浅析中国式影子银行及对经济的意义

时间:2022-07-21 02:03:17

浅析中国式影子银行及对经济的意义

【摘要】自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发生后,多种影子银行机构开始步入人们视野。在现阶段中国经济大规模扩展的背景下,由于银行满足不了所有的融资需求,那么影子银行的诞生是必然的事情。影子银行系统作为现代金融体系最具创新性的金融安排机制,虽然它客观上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由于自己本身的特性也为中国金融市场埋下了隐患。通过对影子银行的范畴进行了界定,进一步分析中国式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

【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创新;金融风险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

虽然美国金融危机基本过去,但对本次金融危机产生根源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学术领域关注的重点,影子银行系统作为本次金融危机的背后推手,更成为众多研究重点。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影子银行系统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是指“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之外的机构”,2008年,时任美联储行长的盖特纳采用“平行银行系统“,意为与商业银行并存,又完全在商业银行系统之外。200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出“准银行体系”。这三个概念均属于影子银行范畴。

国际上对于影子银行的界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对于影子银行的定义有宽窄两种方式,宽定义是: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提供信用中介职能的实体和活动;窄定义是: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提供信用中介职能的实体和活动,这些实体和活动由于具有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而产生系统性风险。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根据FSB针对银子银行的初步研究结果,我国大部分研究影子银行的学者建议将影子银行定义为:它是指存在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包含各种不同机构实体和活动的信用媒介体系。2013年4月,中国银监会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年报强调,从实践看,我国绝大部分的信用中介机构都已纳入监管体系,并受到严格监管,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包括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由于定义模糊,统计口径不一,当前影子银行的规模,并无权威统计。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表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评价应从中性客观角度出发,截至2013年末,中国体系内影子银行规模,51651亿元人民币,,2012年末的3万多亿规模相比增速显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GDP)40%。瑞银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实际规模达到GDP的50%~70%。

目前,国内的“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

三、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弥补传统渠道无法满足的融资功能

影子银行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主要是源于经济对于资金具有强大的需求。而在当今通胀持续走高,银行紧缩银根的现状下,传统的银行信贷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银行常常以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放款,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因而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影子银行体系弥补了传统渠道无法满足的融资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信贷资金,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二)鼓励金融创新,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他们充满创新意识,对当地中小企业的了解更透彻,能有效地解决传统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客观上弥补了金融机构某些职能的缺漏,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做不到位的一些职能。而且当今通胀持续走高,正规金融领域的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实际存款利率为负。而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冲击了长期银行存款的低利率,客观上要求放松利率的金融管制,促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三)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成为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

影子银行具有庞大资产规模、高杠杆运作、低透明度等特性,却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影子银行的高杠杆化业务将会使危机无限扩大,从而成为金融危机的背后推手,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同时影子银行业务超越了传统银行体系的业务界限,打通了风险交叉传染的通道,扩大了风险的来源,通过风险传导机制,也将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而且影子银行通过银行理财,理财资金会投入一些长期融资项目,而理财产品大多是短期的,因此就出现了资产错配,即银行通过资金池将若干短期产品组合运作来满足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一旦理财产品资金链断裂,将引发严重的流动性危机。这些都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成为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

四、总结

近几年来,影子银行资金规模增长迅速,在为中小型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困境上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承认影子银行存在价值及为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其中隐含的重大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要完善金融审慎监管体系,增加影子银行业务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相应法规,主动防范危机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我们要稳健推进金融创新,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相信在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影子银行将在阳光下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14)

[2]李蔚,苏振天.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研究[J].学术界,2012(167)

[3]刘澜飚,跃欣.影子银行问题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2(02)

上一篇:新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及其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分... 下一篇:《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新旧变化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