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课文“留白”处着墨,生成无言的精彩

时间:2022-07-21 01:50:29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寓意深刻、容量较大的内容,作者没有直接用文字来叙述,或用标点加以省略,或言语戛然中断,或不点明事情的结局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作者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而故意留下的艺术“空白”。这些艺术“空白”,看上去空洞无物,其实意在句中,情在字外。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想象、拓展,给“留白”处着墨,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设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充分彰显出文本的人文内涵。

一、抛砖引玉,抓重难点补“空白”

课文中的一些中心词语,往往起着统领全段乃至全篇思想内容的作用。学习时,可先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些词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作出一定的描绘,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学习《李时珍》一时,文中“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等词语,学生通过工具书理解了词义,但并没有真正体会到李时珍采药的艰辛。因此,我就势引导学生借助词语,从人物的外貌、神态等方面进行拓展想象,用语言描述出李时珍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体会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此处补“空白”,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个性表达,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契机,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

二、联想回味,利用标点填“留白”

省略号有时用于省略部分情节内容,使文章言简意赅。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一个个静止的省略号变成一朵朵思维的火花。如,在教学《圆圆的沙粒》课文第6~9自然段时,我使用课件中的背景音乐,并配上一段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圆圆的沙粒在漫长的岁月里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验圆圆的沙粒是如何经受时间的考验,最后成为一颗璀璨的珍珠的。此处利用省略号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才蕴含着鲜活的生命力。

三、驰骋想象,利用插图想“留白”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开拓读者的想象。”小学语文课文几乎都配有直观、形象的插图,依据课文插图,巧妙地设置留白,领悟教材内容所蕴含的内涵,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的重要凭借。如,学习古诗《十五从军征》时,可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老兵从军的六十五年间,血染沙场的场景,思念家乡、父母兄妹的酸楚,想象亲人对音信全无、远在边关的老兵的思念,如果在和平年代,六十五年他会有什么样的生活?通过学生想象,更进一步体会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动乱、凋敝和黑暗,由此深深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综上所述,“留白”是语文课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留下教学空白,又要利用好留白,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激活课堂,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创新思维,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无字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

上一篇: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 下一篇: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