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

时间:2022-07-21 01:48:59

浅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

浅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

摘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高校和社会最关心的是一所高校的就业率,它是了解学生就业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就业率的提高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除了社会的外在因素,学生本身的就业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率;就业力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增加了52万人;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虽然进入下半年后,国内外经济趋势趋于好转,给就业环境带来一些生机,但是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依然十分严峻。1

一、就业率与就业力的含义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候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是包分配的,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传统的以“统一包办”为特征的毕业生分配制度经历着一场变革,高等学校提出了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新目标即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部分应届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于是就产生了就业率这个概念。所谓就业率,就是当年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占当年全体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就业率作为一项指标来考察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有其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当年高校或者某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以便我们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学生来说,对其有实质性影响的是就业力,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内在力量是学生本身的就业力。就业力主要是指实现就业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就业认知力,就业适应力、就业改造力。2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

1、就业力与就业率的关系

就业率只是一个数字、一种现象,而实际影响就业率的则是学生就业力的大小,一般来说,总体就业力越强则总体就业率越高,反之亦然。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根本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升就业力。根据各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只有极个别机械性的工种对应聘人员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其他大部分都对学历有着相应的要求。究其原因,那就是大家都认为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自身具备了较高的素质,而这种教育所形成的素质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就被称为就业力。所以说只有具备一定素质和就业力的人才,才可能更好地在人才竞争中实现就业。就业的可能性越大,就业率就越高。

2、提升就业力是实现高就业率的主要途径

在就业实现过程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是就业者的就业力。所以在就业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被就业率的表象迷惑,应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积极做好提升学生就业力的工作,这才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根本之处。提高就业力的主要途径有:

(1)实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学校和企业应深入市场调查,以市场为导向办学,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改革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自己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大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及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应该加强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就业力。3

(2)突出实践环节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就业认知力和就业适应力

关注“行业”,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认知力,通过实践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本行业的内在信息,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新的就业环境。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质之后,能否被某一单位顺利录用,还需要毕业生在应聘开始之前进行大量的有计划的准备工作,关注“职业”,关注求职技巧,做好就业准备,提升就业适应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一般都是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讲课方式比较古板,教材落后,授课的内容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缺少新鲜事物,以至于学生不爱听。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改变教学授课方法,在课堂中穿插最新的本行业的动态,另一方面增加专业知识的实践,培养应用性人才,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发现知识不足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4目前我国还是以一个应试教育为主的国家,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部分都是以死记硬背方式掌握,对应付考试有点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对知识的长久性掌握来看没有一点好处,反而遗忘的更快,学生也对实践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强。高校虽然有所谓的暑期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据调查和走访,大部分学生进行的是“参观式的实习”,没有进行动手动脑实质性的实习。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到了 工厂,由于工厂出于安全考虑,也不让实习的学生现场操作,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没有学到实际操作能力,更不用说思考问题了。

除了校外的实践,高校更需要开发的是校内实践,包括学生的科研能力、创业教育等。科研赛事是一项大学生非常熟悉的赛事。例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等。5参加科研能力的训练,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目前我校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就是科研训练的一种,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性。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和信息,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资源优势。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创业,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加强创业教育,就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创业教育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6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地提升就业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其价值在于维持人的生存、发挥他的的才能、有利于其长期发展,进一步促进其自我实现。这个“自我”不是脱离实际,实现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要根据个人素质和社会需求在竞争中通过自我的努力来实现。职业规划不能纸上谈兵,不在乎你纸上写多少写得有多好,而是要看你的规划是否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目前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一般都是选修课,学生没有百分百的受教育,而且由于缺少专业职业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很好的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7对于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做到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相当难度,多向有关职业指导机构及身边的成功人士请教,学校应该增加投入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新生抓起,在不同时期建立不同的生涯规划。

3、提高就业率的其他途径

就业力的增强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内在因素,目前国家为了促进就业出台一系列政策,这包括:(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2)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3)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4)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5)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要积极做好政策的宣传,转变大学生就业的就业观念,不要只盯住东部大城市,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克服大学生目标定位高、盲目乐观及自卑心理等错误观念;积极关注就业困难群体,适时对其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就业积极性。广泛开拓就业渠道,树立就业事关学校发展,教职员工人人关注就业的观念。建立学校为主导,各系院为基础,毕业班班主任负责任的就业指导体制,充分发挥教师在行业内声望高、社会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利用自己的影响,向社会推荐毕业生。8

三、结论

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在一定时期内很难解决,需要长期的经过全社会的不断努力。它的进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全国千百万个家庭的稳定生活,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顺利就业,对改善其家庭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帮助。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确保我国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才能确实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童军武(1981年—),男,福建人,硕士学历,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政治辅导员,党总支秘书。

参考文献:

1张学军.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松懈不动摇全力以赴的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国大学生就业j.(21):5

2钟媛,刘健,于静.关注_四业_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2(3):37-39

3待寿永.提升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根本.宜春学院学报j.,29:215-216

4王永,褚衍松.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71-74

5赵丽娜.科研赛事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调查j.人才开发.(6):46-48

6许爱新.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4):83-85

7冯媛媛,廖晓明.大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述论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36-38

8尚恒志.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途径和方法j.青年文学家.(15):179

上一篇:我们的课间15分钟 下一篇:网络广告合同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