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 实现跨越

时间:2022-07-21 01:35:02

坚持创新 实现跨越

2006年6月11日,本刊记者在南京市档案局采访时,刚任市档案局局长不久的尹玉兰介绍要在浦口区进行的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已经有了眉目,她表示待成功后要在全市拓展。3年后的2009年11月3日,当记者再次到南京市档案局采访时,南京市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已经取得了成效,“浦口模式”已在全市13个区县推广,各区县结合自己的情况有序地开展档案资源整合工作。

创新体制,完善档案资源体系

2007年,南京市浦口区为了理顺国家档案资源的归属与流向,改变专业档案多头、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将全区范围内属于国家所有的重要专业档案全部交由区档案馆集中管理,强化服务。浦口区档案局在调研中发现,档案馆中涉及民生的档案只占全部馆藏的24%,而大量分散在各政府职能部门的民生档案老百姓却找不到查不到。在此基础上,浦口区起草了“关于开展国家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浦口区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党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档案局馆克服阻力,积极调协,以先疏通的先进馆,先需要的先整台,先协调的先联办的原则和方法,从7月开始接收房地产、婚姻、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招标、司法公证、水利工程6大类专业档案8809卷(件)。资源整合的结果是,2008年进馆档案10775卷,2009年进馆25058卷,而此前的2006年这一数字是602卷,馆藏量由lO万卷增加到15万多卷。档案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改善,迎来了更多的利用者,从3年前的600多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1700多人次和2009年的2400多人次。

在浦口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后,2008年6月,南京市召开了全市档案资源整合推介会,根据《关于开展区县档案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南京市明确了档案资源整合的整体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在不同管理体制下的档案资源管理新机制,按照《档案法》的规定要求,推广“浦口模式”,分期分批,实行科学的多门类、多元化的档案资源整合,以利于档案资源综合利用。依法确定国家档案资源归属和流向,强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实行集约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升综合档案馆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整体服务功能,努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尹玉兰局长告诉记者,“浦口模式”是结合南京区县本地实际情况创建的适合本市的档案资源整合的模式,通过对档案资源归属和流向的调整、档案工作机构和利用场所的归并等多种措施,有利于面向百姓,提高服务利用效能,有利于档案资源的安全管理,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避免了各自为政和重复投资。这既是对传统管理利用方法的一种改革,同时又是在不同管理体制下,加强档案资源集约化管理的创新。

当时他们提出要求,一个区、一个县只能建一座国家综合档案馆,实行分类归档,集中存储,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经过2年多的努力,全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对档案资源归属和流向的调整、档案工作机构和利用场所的归并等多种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国家档案资源配置,使档案资源由过去分散管理和利用转变为集中管理和利用,由封闭式管理转变为开放式管理,建立起“一站式”便民服务的新模式,提高档案资源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利用效能。通过整合,档案馆服务功能增强,不收费的公益性档案服务,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利用。

在创新管理体制整合资源的同时,南京市深化档案建立和保管意识,完善多结构的档案资源体系。不断规范机关档案工作,推动村级建档工作,推动企业、重点项目档案建设,推动民生档案建设,积极接收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自身确无能力处置、但又具有珍贵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

2006年10月,南京市档案局从公安系统接收了160万张已经出现损坏发生霉变的民国时期南京人口户籍卡片和户政卡片,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南京市档案局将民国户籍卡片的抢救工作列为2007年的一项重点任务,在全局馆开展民国户籍卡片录入的业务技术大练兵、大竞赛活动。全局馆干部职工投入到整理抢救工作中,每人每月要完成400张的录入工作,局领导也都利用业余时间录入卡片,并每月抽出一天时间对户籍卡片进行除尘消毒、粘贴照片、编排档号。经过他们2年多的辛苦劳动,这批珍贵的档案已整理完毕,卡片录入完成了130多万条,今年将全部完成,已经具备了开放利用的条件。

“双百查考”,检查别人,也检查自己

2009年11月记者在南京采访时,正值南京市档案局进行全市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双百查考”,从9月开始持续到12月,由局领导分别带队对60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企业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不是新鲜事,“双百查考”却是新做法。这是南京市档案局针对以往执法检查中检查内容比较笼统、灵活性多、可操作性少及检查标准不统一,检查效果不明显,监管力度受限,从而影响档案资源建设等问题提出的对策。

创新的“双百查考”就是对全市近200家进馆单位的档案工作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的要求,分为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发利用、队伍建设、违法情况和专项内容8个方面28个小项细化、量化至100分进行检查,将同一批次检查的所有单位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并将此得分排序表附在档案执法检查通报后面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公布。2009年是南京市档案局推行全市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双百查考”活动的第一年,通过打分,成绩与问题一目了然。结果表明,档案执法检查工作统一规范、公开透明,全市档案工作面貌得到改善,进馆单位档案意识明显加强,档案工作水平明显提升。

尹玉兰局长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强调,“双百查考”针对建档单位的问题是查而有据,同时也是对执法主体的考核,检查对别人也对自己,能看出检查执法主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到不到位,一个结果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检查自己,这是执法检查的一项创新内容。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会向被监管单位了解市档案局相关处室前来指导的次数和频率,征求对市档案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检查结束后,通过存在问题责任分析书,将属于市档案局相关处室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处室各项工作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在这次“双百查考”中,尹局长要求牵头的法规宣传处在制发行政执法检查通报的同时,制定本局内部的问题责任分析书,这是历年全市行政执法检查中首次对内部处室进行问题责任分析的细化落实。

检查自己,有力地提升了档案局职

能处室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能,加强了自身建设,从而强化了执法监督。

“双百查考”是南京市档案局强化依法治档、推进档案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自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南京市档案条例》以来,在市档案局的努力下,《南京市档案条例实施细则》、《南京市实物档案管理办法》、《关于依法强化档案管理,维护档案安全,进一步做好档案服务工作的意见》、《南京市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南京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南京市档案馆接收档案管理办法》、《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示范村档案管理规范》相继出台,档案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为依法治档、依法监管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档案事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细化量化 科学管理靠《规程》

2008年8月,南京市档案局邀请部分档案专家,成立“促进局馆业务工作标准化流程调研课题组”,展开标准化业务规程的编研工作。2009年2月正式出台了《南京市档案馆内部业务工作规程》,这部17000多字的《规程》分为业务程序与要求、业务流程与标示、保障部门与任务、检查考核与评先和附录4个部分。《规程》的出台是为了明确档案馆内部业务处室职能,细化内部业务工作流程,完善业务工作责任制,加强内部业务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建设。

尹玉兰局长告诉记者,以前在经济部门工作时时间节点观念很强,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图,容易发现问题,每一道工序都能理清每个环节的责任,形成上下监督、互相支持。到档案部门来后发现,档案馆内部一些职责不够明确、标准不统一,发现问题后都不知道该批评谁。因此她积极主张推行规程化管理,以规范档案馆的业务工作。

《规程》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到档案业务工作中,以流程为中心,从整体上确认局馆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目标的最优化,这一创新做法使得档案馆的业务指导、收集整理、档案保管、技术保护、数据管理和档案利用六个方面的工作在《规程》中都有了明确的程序和要求。档案资料的接收、整理、入库、调卷、鉴定划控、虫霉防治、修复、数字化加工、编研等所有的工作环节都有了细致的业务工作流程图、业务工作分解图及处室分工示意图。通过固化业务工作流程、细化业务处室职能、量化检查考核内容,实现了环环相扣、互相监督,业务工作规范畅通。

南京市档案局全力推行《规程》,用制度化的流转程序解决实际业务工作中遭遇的问题。在馆业务工作中他们尝到甜头,理顺了业务处室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处长现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规程》尚有不够完备的地方,有待在各处室业务工作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修改完善,并以推进《规程》的全面落实,促进馆内业务工作规范、工作效能提升和服务质量的优化。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档案局(馆)在推行《南京市档案馆内部业务工作规程》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区县档案馆业务工作规程》。2009年11月10日召开了推进工作会议,目前已进入试运行中。

这些年来,南京市档案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大局,以实现“两个转变”和建立“两个体系”为目标,以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发展为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资源建设、法制建设、环境建设、队伍建设“五项建设”,实现了全市档案事业的新跨越。自2006至2009年,南京市档案局连续四年两次获“人民满意单位”称号。

上一篇:刘义权同志生平 下一篇:一个与众不同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