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教学科学方法的渗透策略

时间:2022-07-21 12:08:23

谈初中化学教学科学方法的渗透策略

初中化学要“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要注重化学科学方法的渗透,本文就如何渗透科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渗透提出问题的意识

问题是事物的矛盾,是已知与未知的对立统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主体思维过程中当前状态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产生了差距、困惑,即出现了认知冲突.发现和提出问题,既是初步研究的结果,又是继续研究的起点和动力,它在科学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提出问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具体体现为提出化学实验问题.所谓化学实验问题,就是化学实验主体在某个给定的化学实验的当前状态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在科学方法教学中所倡导的化学实验问题,应具有探究价值,同时应具备动机功能、启动功能、定向功能、交流功能.根据化学实验问题在教学认识中的作用,从化学教学论的角度可以将化学实验问题划分为三类:启发性实验问题,如:“蔗糖、食盐和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验证性化学实验问题,如:“食盐水煮沸时的温度是否比水煮沸时的温度要高呢?”;应用性实验问题,如:“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鸡蛋壳和水垢中含有碳酸盐?”

二、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把外界的自然信息通过感官输入到人的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进而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的活动.化学观察方法是以获得关于物质和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为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进行化学知觉活动的方法.其知觉活动包括对观察对象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物质种类的知觉以及对化学模型、图像的知觉等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注意: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进行选择性的观察: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的积极感受作用;观察与思维紧密结合如下表所示:

观察对象一般观察选择的项目特殊的观察项目

物质的

物理性质颜色,通常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光泽,机械加工性能,潮解性等

物质的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所属类别的通性表现等跟所属类别通性不同的特殊性质,能说明结构特点的性质,有重要应用的性质,跟相似物质区别的性质,跟特殊条件有关的性质等

实验装置使用的主要仪器,附属的仪器,仪器的空间位置,连接顺序,连接方式,连接顺序跟实验过程的关系,装置各部分的作用,装置的核心部分等

跟常用装置的不同

实验操作仪器的装配,操作步骤,反应物的处理、规格、用量和装入,实验条件及其控制方法,生成物的分离和处理,有关注意事项等特殊的操作

实验现象物态变化现象,颜色变化现象,发光现象,发热现象,声音现象,生成物的状态和数量,反应现象随条件的变化,反应速率,反应程度,反应结果等异常现象,意外现象

三、注重实验方法的渗透

1.再现和重复化学过程

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化学现象,要么稍纵即逝、难以把握,要么进展缓慢、演化周期很长,从而给深入观察、研究造成一定困难.化学实验可使所要观察、研究的化学过程延缓或加速,可使所要观察、研究的化学现象再现且能够重复出现,以便于观察比较、总结规律.这就需要实验者具备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能够运用一定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对现象进行观察,对实验结果和数据作出分析和处理.

2.简化和纯化化学过程

自然界中物质及其运动是复杂的、多样的,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在一起,难以透过现象分清主次、抓住本质.化学实验则可以根据观察、研究的需要,控制条件,借助各种手段,排除干扰,使要观察研究的化学过程简化和纯化,使有关对象或现象凸现出来,从而使我们能在化学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它们.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控制实验条件、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观察等实验方法.

在初中阶段,化学教学中侧重让学生对定性实验(甲烷中组成元素的实验判断,水的组成)、验证性实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性质实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探索性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空气组成的测定实验、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有所体验.初步接触定量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比较实验(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的影响).

在实验方法的训练中,具体包括对观察、测定、实验条件控制、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法.在初中阶段,重点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处理这些方法的教学.

在实验方法的教学中,应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编排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训练.首先,要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一定数量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其次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较多量的边讲边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他们学会观察、叙述和记录实验的一般方法,运用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最后,通过实验习题教学,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并独立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初步学会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某些科学方法和基本步骤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以上三个阶段应注意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四、注重科学抽象方法训练

化学抽象方法的方式有两种:对化学事物性质进行抽象;对化学事物关系进行抽象.初中阶段重点训练学生对化学事物性质进行抽象.主要体现在对化学概念的抽象,对酸和碱性质的抽象等.

在抽象方法的训练中应注意,任何科学的对象都是具体和抽象的辩证统一,任何科学的研究过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发展.抽象不是认识的目的,而是认识的手段和方法,得到的认识成果只是反映着对客观对象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因此,当认识揭示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达到抽象的时候,思维就开始了反方向的运动.这就是由抽象向具体的运动,在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反映具体.

上一篇:试谈企业营销文化 下一篇:用好插图资源展现化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