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思考

时间:2022-07-21 11:49:17

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思考

摘要:底层架空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私”有建筑物中的“公”有空间。本文通过建筑底层架空空间设计及应用分析,以期引起人们重视和关注,提倡底层架空,改善当前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匮乏的状况。本文介绍了底层架空空间的特点,探讨了建筑底部架空设计要点。

关键词: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特点要点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底部架空, 顾名思义是把建筑物(单体或多幢)的底层或通高数层的部分或全部空间保留垂直交通枢纽, 去除非承重围合限定(如填充墙、落地窗等),使之成为通透、延续且便于出入的空间。而建筑中的雨篷、阳台和室外走廊等不属于底层架空研究的范畴。底层架空空间属于半封闭空间, 顶面封闭, 四面至少有一面是开敞的。若有一面开敞, 则空间光线较暗, 但人流量较少, 属于较稳定的空间; 若两面开敞, 则有对开开敞式和相邻开敞式2 种, 一般为2 个或多个空间的过渡空间,人流量较大, 可设置公益设施。底层架空空间具有公共服务的功能和非赢利的特性, 它多用于布置车库、市政管线、绿化小品和活动器械等。

一、底层架空空间的特点分析

1、 灰空间

灰空间是指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也就是半私密、半开敞的过渡空间性质,底层架空空间也正充分体现了灰空间的性质:在具体设计上,底层架空空间内可引入绿化、水体、小品及坐椅、电话亭、灯柱、招牌等设施,使人置身于架空空间内,又仿佛漫步于室外的大自然中——既有室内宜人的气氛,又具有室外的自然亲切感。这是底层架空空间和其他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显著不同之处,是具有特殊魅力的空间形式。

2、公共空间

居住区架空层是住宅楼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过渡,是开放性、公共性的空间,是交流与公共活动功能的延伸性空间。架空层空间是由住户所有的私密空间向住区绿地系统公众性空间的过渡,反之也是从公众性空间进入私密性空间的入口。与其他公共空间相比,架空层空间由于有顶部的防护,所以各种活动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架空层也更有利于居民到达和使用,使用频率更高,极大地增加了场所活动的公共空间面积。

3、 多义空间

多义空间指具有多种功能意义的空间,即在设计过程中采取某些特殊措施,增强空间兼容性,从而容纳多种功能,形成多义空间。架空建筑是用承重墙柱来确定空间的范围,所以不同于四面围合的空间所具有的明确性,而是含有许多模糊的成分,其具有盖顶,算是内部空间,但水平开敞,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是既不割裂内外,又不独立于内外的媒介结合区域,从而引申出多义的空间特性。这种丰富的空间形态为人们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满足了居民多种行为活动要求。

4、 地域性

底层架空设计的应用有明显的地域气候条件。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典型的湿热气候,架空设计的应用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架空空间留出的阴影空间,一方面可遮阳避雨、提供适于交往的公共开放空间;另一方面丰富建筑景观层次,造型虚实对比强烈,形成南方地区建筑通透、轻巧的风格。可见,架空空间是介于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是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其特殊性表现为既是建筑内的“私”有空间,又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既具有室内空间舒适的环境,又不乏室外自然因素的引入,是一种公私共存、内外交融的空间。架空空间的具体设计上,一方面应注意架空空间的尺度,层高太高,易显得空旷、不够亲切,层高太低,易造成压迫感,一般以3.0~4.5 m 为宜;另一方面应有环境意识,注重细部设计,营造出亲切的气氛,不可仅仅成为管线集中的地方或杂务堆放场。

二、建筑底部架空设计要点

1、规模尺度

架空空间的场所感主要由空间的尺度比例是否合适、日照充沛与否来决定,架空空间的进 D 与架空高度 H 的比例不同时,其空间感受也不同。当D/H3 的时,在南方以太阳高度角4 5 度大致计算,架空空间中部就难得到阳光了,灰暗的空间是无法吸引人们的稳定往活动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中段进行一些处理,比如绿化种植、局部设置服务性小卖部等;如果D / H 再大时, 这样的架空空间就不再适应人们开展交往活动了, 往往被辟做停车场, 或是通道。很多居住区的架空层的层高在3 - 3.5m 之间,有些层高只有2 . 2 米左右,只有少数层高在4 . 5 m 以上,层高低矮难以使人停留,感觉压抑。难以设置为儿童、老人等服务的运动设施,也难以安排大型的构筑物,高大乔木的栽植也受到限制,架空层造园要素的布置受到限制,无法营造大规模的园林空间。

2、界面设计

架空层的空间界面是地面、顶盖、独立支柱或片墙,三大空间界面无法全部围合,只能形成半封闭的空间,但空间轮廓不明确,高、宽比不协调,不同的尺度,形成不同的园林景观,墙面与柱子在空间中同样起到围隔作用,同时又与外界空间取得渗透与联系,内部的墙面与架空层的支柱,占用面积较大,处于人们视线敏感和行为可及的范围,所以要妥善处理。对墙面和支柱的景观设计,决定了架空层园林景观的风格和特性,同时也使室内、外的空间互相渗透与交融,达到增加层次,获得步移易景的效果;另一方面,可利用侧界面本身的特点达到空间渗透,例如有的在底层楼梯间采用玻璃墙面,使人在室内即可感受到室外的景致,使内外融为一体,在视觉上引起放大、形成通透的感觉。底界面的空间限定要素对于人的活动与视线有较强的诱导作用,因此通过底界面向外部空间的延伸、诱导活动、由视线的穿过,造成空间力向的延伸,使架空空间与建筑空间、外部空间发生联系和渗透,这种渗透作用,一方面可使外部空间与架空空间联起来,另一方面又是对架空空间的“二次分隔”,两者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含关系。地面铺装包括硬质铺地、小径、草坪等,不同的地面材质、纹理色彩铺装的综合运用可以使环境更加丰富。硬质铺地主要为人提供活动和逗留的场地,或还可以形成小路,都是人们日常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交往活动的开展。

3、绿化水体

绿化不单单是种草植树,良好的绿化布置可以起到限定空间和柔化建筑边界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污染和噪声,改善住居小气候,优化景观,通过植物的配置创造出住区的特色。良好的绿化设置对空气、湿温度和城市各种污染起着有力的调控作用,同时对在其中活动着的人也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分隔空间,美化环境,用绿化带作为软界面对空间进行分隔,既可阻挡车辆进入,又能创造各种尺度的交往空间,配合桌椅、小品,是人们放松、休息、互相交流的绝佳场所。在绿化布置中,可用形式各异的图案作为设计的母题,配以不同品种的植物,构成交叉的美丽图形,无论置身其中还是从旁浏览,都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形态各异的植物从外面自然延伸到架空层,弱化了架空层与开放空间之间过渡的生硬感,而这种建筑边缘绿化占了楼盘整个绿化面积的相当一部分比重,成为改善绿地生态效果的重要手段。

绿化设计要点:

(1)可进入性

绿化是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前提,但是绿化仅供观赏是不够的,好的绿化设计应该使人能够亲近,这就要求绿化设计应与小路、硬地相结合,并适当配以坐憩设施,充分满足人们交往活动的需要。

(2)利用绿化隔断、错落, 创造丰富的休闲场所

架空空间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避风雨的休息、娱乐场所,在这里他们能够下棋、聊天、游戏、甚至有些体育活动,依据各种活动的特性,可以通过绿化隔断、空间错落的暗示作用,组织不同的休闲场所,满足各种活动要求。另外绿化还可以软化界面,有些高层小区的交通部分的墙体要落地, 简单的将实体落地必然会生硬,可以通过绿化软化接地的界面,形成良好的过渡,不但整体效果很好,而且还美化了环境。还可以将室外空间的绿化、人行步道、水系、小品有组织穿插、延伸至底层架空空间,达到空间的延续、渗透,使得整个组团空间成为一种开敞的外部空间与压缩的半开敞底层空间有节奏交替变化的序列空间,这种对单一空间多层次的划分、收放,扩大了空间感。

(3)植物的选择

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的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其架空空间上布置的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生态的特点相吻合;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绿化品种本身在特定地区的生态合理性,如阳光、植物、风向和水面,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受人工因素影响,植物的选择受到限制,室内园林绿化和架空层的园林绿化都是由人工仿自然创造的。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和空气,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室内绿化和架空层绿化对植物影响最大的是光照,在光照程度、光照时间与光质都不满足植物生长要求的情况下,室内绿化和架空层绿化只能选择荫生植物,因此对营造各种各样园林景观增加很多限制。

绿化设计中为了让春夏秋冬各种花草树木能够交相辉映,应注意引进各种时令花卉及各类绿化,运用构筑物、水体,在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高层居住区中创造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江萍,刘端. 城市住区建筑底部架空空间演变研究[J]. 城乡规划,2008( 12) : 97 -101.

[2]周文琴, 姜晓琴.建筑底部架空设计的思考[J].华中建筑, 2004, 2( 22) .

上一篇:桥梁混凝土耐久性设计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餐饮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思想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