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2-07-21 11:36:55

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评价父母文化程度在学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全州县18所城乡中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学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低于父亲;学生的KAP分数在父母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低年龄学生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比高年龄学生大、女生比男生大;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大于父亲。结论 不断提高父母受教育程度、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形成及保障学生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双亲;文化;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8.2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59-02

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既有学校健康教育的作用,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不仅决定其自身的卫生知识、态度与行为,也直接影响其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对子女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广西农村地区父母文化程度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笔者于2007年6月对桂林市全州县18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学校为参与广西校区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项目的桂林市全州县城乡中小学中18所对照学校,其中小学2所、初中13所、高中3所。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对象为小学四~六年级及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从每个学校所要调查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对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编号,利用抽签法随机抽取2个班级)的学生,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 590份,其中男生1 420名(小学90人,初中1 191人,高中139人),占54.83%;女生1 170名(小学74人,初中992人,高中104人),占45.17%。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一印制调查表。在班主任的配合下,由自治区和全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于2007年6月实施调查,调查表由学生自行填写。调查表分为一般项目和卫生知识、态度、行为2个部分,前者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等,后者则主要为伤寒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防治及日常卫生习惯等方面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封闭式。分析指标主要包括父母文化程度及KAP评分,其中父母文化程度分为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及以上4个等级;KAP评分采用百分制,调查表共涉及25个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问题,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答为0分,按答对比例转化为百分制分数[1]。

1.3 统计分析 调查表经审核后,双份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分布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父母不同文化程度间学生KAP分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学生KAP分数与父母文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比较 由表1可知,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均以初中为主,但父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只占25.02%,而母亲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却占42.82%,学生母亲的文化程度层次低于父亲(χ2=15.024,P

2.2 父母不同文化程度间学生KAP分数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父亲和母亲不同文化程度间学生KAP的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10,P=0.01;F=13.105,P

2.3 学生卫生KAP分数与父母文化程度的相关性 利用偏相关分析法分别分析父亲及母亲文化程度与学生卫生KAP分数的关系。结果显示,父亲文化程度只与初中生和男生的卫生KAP分数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母亲文化程度则与小学生、初中生、男生及女生的KAP分数均有正相关关系,且母亲文化程度与学生KAP分数的r值大于父亲;两者与高中生的KAP分数均无相关关系。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广西伤寒副伤寒的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暴发疫情仍时有发生,且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2]。究其原因,既有这些学校饮食、住宿等卫生条件较差的客观因素,也与学生缺乏健康行为相关。因此,预防与控制广西校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就需从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及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这2个方面入手,但由于目前广西经济能力及特有地形地貌所限,彻底改善学校饮食、住宿等卫生条件仍有相当难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形成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就成为了关键。Greenberg等[3]认为,学龄期儿童更容易接受卫生知识培训,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些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学校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的有效手段[4-6]。而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也离不开家庭教育。Case等[7]认为,父母是守护子女健康的第一道门户,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子女健康的重要因素,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具有更高的健康知识水平及更健康的行为,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我国的相关研究也显示,父母文化程度是学生健康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8-11]。

调查发现:(1)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双亲的文化程度存在差异,父亲的文化程度较高,而母亲则较低;(2)父母亲不同文化程度间学生的KAP分数均存在差异,学生的KAP分数有随父母文化程度升高的趋势;(3)父亲文化程度只与初中生和男生的KAP分数相关,而母亲文化程度则与小学生、初中生、男生及女生的KAP分数均有正相关关系。这说明:(1)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均有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利于其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2)低年龄学生及女生更容易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3)在家庭健康教育中,子女受母亲的影响大于父亲。本文未采用随机抽取学生父母中1人的文化水平[8]或以父母中文化水平较高者为准[9]的方式,而是分别分析了父母双方对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从而使结果更准确、更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家庭因素中,除了父母文化程度以外,家庭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及家庭的完整性等也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12-14]。而在这些因素中,父母的文化程度则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接受及掌握的卫生知识越丰富,其自身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卫生态度与行为,也就更能促进子女健康行为的形成;另一方面,父母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影响其自身的就业、家庭收入、家庭稳定、家庭教育环境及教育方式,从而对子女的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要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措施的同时,不断提高父母(尤其是母亲)受教育程度、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4 参考文献

[1] 余小鸣,张芯,杨土保,等.中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1):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7-9.

[2] 董柏青,龚健,林玫,等.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200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暴发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8):734-735.

[3] GREENBERG MT, WEISSBERG RP, O'BRIEN MU, et al. Enhancing school-based prevention and youth development through coordinated social, emotional, and academic learning. Am Psychol, 2003,58(6-7):466-474.

[4] 戴寿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控制学校肝炎流行.中国健康教育,1999,15(4):17-18.

[5] 陈丽萍,赖善榕,苏玲,等.健康教育对学生卫生知识与行为作用的探讨.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2):37-38.

[6] 马会来,BOWEN A,欧剑鸣,等.福建省部分县区小学生洗手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7,23(8):989-991.

[7] CASE A, PAXSON C. Parental behavior and child health. Health Aff (Millwood), 2002,21(2):164-178.

[8] 蒋翠萍,吴鉴明.学龄前儿童健康行为与家长文化水平关系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1999,20(2):94-95.

[9] 范晓晔,季文,袁春华.家长文化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健康行为影响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54-355.

[10]徐亮,邓晓娟,王皓翔,等.广州市中学生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一).中华全科医学,2009,7(1):74-76.

[11]叶广俊,王燕.幼儿家长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2):754-755.

[12]盛志华,江燕.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教育环境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2):66-68.

[13]由娟,郑琳琳,董广伟.大学生健康行为与家庭因素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0):57-58.

[14]PIKO BF, FOTZPATRICK KM. Socioeconomic status, psychosocial health and health behaviours among Hungarian adolescents. Eur J Public Health, 2007,17(4):353-360.

(收稿日期:2009-05-24;修回日期:2009-07-30)

上一篇:北京某高校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现状分析 下一篇:大学生不良情绪自我管理团体训练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