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妆点历史课堂

时间:2022-07-21 08:01:20

艺术妆点历史课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绝大多数学校建立起多媒体教室,为运用影像资料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伴随着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公开课的进行,多媒体、影像资料也有了用武之地。现在,笔者结合外出听课见闻和自身教学实际,针对历史教学中影像资料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中运用影像资料的利与弊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学科,远离现实,无法像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那样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操作实验去观察、去体验,更不能还原、重现,也不可能复制。历史只能借助前人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去推理、分析、认识。这对于一个初涉史学的初中生无疑是一大难题。影像资料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而且可以改变过去仅靠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状况。又因为影像资料集艺术、科技于一体,图文结合,声情并茂,视听兼顾,富有感染力,所以影视资料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喜爱,担任起“社会的家庭教师”(别林斯基语)的职务。当然,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历史题材的影像作品虽是以某一国家、地区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史实为基础,以某些历史人物为原型来编排拍摄的,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掺杂了某些政治因素、商业因素、编导个人的文化素养因素等,难免出现失真之处。也就是说,影像作品不等同于史学家的历史的、辩证的历史叙述。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影像资料时,一定要慎重地选择那些真实度高、趣味性强、富有针对性的影视资料来辅助教学。

二、如何运用影像资料进行教学

1.端正态度

在运用影像资料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本着既不力挺也不排斥的态度,适时、适地、适量地运用。前几年,笔者曾去县城一中学听公开课“鸦片战争”。某教师在讲到林则徐销烟时,放映《林则徐》片段长达6分多钟,最初学生看得还算认真,到后来注意力不再那么集中,有的在小声议论着什么,有的东张西望,有的抓耳挠腮。我们可以想象播放该资料的教学效果如何。造成这状况的原因何在?显然,教师在放映之前没有给学生下达“任务”,放映中也没有任何解说,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得云里雾里。相反,一味排斥影像资料,历史教学就会缺乏趣味性和直观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不会活跃。

2.积极发掘影像资料,建立影像资料库

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向上又有责任心的历史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大力发掘影像资料并认真筛选,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及时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并负责将其放入学校的资料库中,以备其他教师使用。

3.正确引导学生

由于影像资料存在或多或少的失真甚至错误的地方,因此在运用影像资料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影像资料与教材中的历史结合起来,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正视影像资料,正确解读影像资料,从影像资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运用影像资料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习兴趣

如:教师在教“鸦片战争”一课时,可以放映影像资料《虎门销烟》片段:大大小小的船只在飘洋过海,浓烟滚滚。此时,学生会产生诸多疑问:这些船只是运什么的?众人在烧什么?学习兴趣随好奇、疑问诞生了。

2.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近代文化部分,学生认为枯燥无味。因此,在学习“社会习俗”一目时,教师可放映《辛亥革命》或《阿Q正传》中“剪辫子”的片段,让学生在诙谐幽默中轻松接受知识。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耻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此段历史最适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学习“南京大屠杀”一目时,对学生来说,“30万”是一个庞大但冰冷的数字,很难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放映《南京大屠杀》《屠城血证》片段之后,学生的表情、动作发生了巨变,或咬牙,或攥拳,或流泪,个个义愤填膺。此时正是教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的最佳时机。

4.提高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正确历史信息的能力

学生对红军长征路线很是头痛,对长征精神更是不能理解。为此,教师可放映电视剧《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3个片段,并辅以适当的解说,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长征精神,牢记长征路线图。同时,对学生进行忆苦思甜教育,收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总之,合理利用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是我们的一致追求。

上一篇:对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职业高中汉字录入法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