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7-21 07:29:54

针对民营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

摘要:在民企、政府、银行多维视角下,通过对民营银行特点的分析,探讨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条件和面临的风险,同时结合我国民间借贷规模日趋膨胀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研究民营银行对融资难问题的影响,探讨民营银行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营银行 金融体制 民间借贷 中小微企业

一、相关背景和民营银行概念解读

我国的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制,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模式,风险自担的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份制企业。对这一概念的解读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民间资本控股,政府不参股,与国有或国控的商业银行相区别;第二,风险自担,这需要考虑风险承担额度,承担主体的问题;第三,区域性,现阶段,民营银行只会先在某些地区试点,规模较小,主要是为了保证金融稳定;第四,服务中小微型企业,从现在出台的文件来看,笔者认为国家给民营企业的市场服务定位就是中小微型企业,大型企业和优质的中型企业主要接受国有大银行的服务。

二、关于开设民营银行的几点考虑

(一)从政府层面的四点考虑

1、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总体来说,民间借贷市场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自发形成的体制外的金融机构,游离在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它的借贷利率虽然说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由双方自发制定,但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利率极高,影响我国利率政策的贯彻执行。对实体经济来说,民间借贷不合理发展会引致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出实体经济,强化经济行为的投机性和功利性。就企业自身而言,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往往会加重企业负担,高利息使企业被挖空形成恶性循环。且民间借贷多为短期借贷,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开展技术研发等基础性工作,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核心竞争力培养,阻碍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更糟的是,对于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他们从银行中贷不到款,通过民间借贷方式,使社会闲置资金从非正常渠道流入到企业中进行无效流动。一方面使社会资金失去控制,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干扰了金融机构正确执行国家的信贷政策,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金融秩序。

2、服务实体经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以及现行体制、政策影响(三大因素),融资环境非常恶劣。央行的信贷配给不足使得商业银行在存款流失,责任制严格,不良贷款额居高不下,收益回报率和风险程度一低一高的现实考虑下,把信用等级低、财务信息不健全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有“短少频急”的特点,而商业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审核审批程序复杂,担保物鉴证评估成本高,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的现时需求。而民营银行是从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有行业优势和信息优势,更贴近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民营企业因为其规模原因是抓不住大型企业的,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中小企业,只要它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创新尝试,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再上一个台阶。

3、推动银行业务、服务改进

由于之前我国的银行是国有的或者国家控股的,制度比较严格,体制略有僵化,内部治理结构和产权结构不合理,员工没有主观能动性,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低下。而民营银行的行业背景所附加的客户资源,行业经验,市场敏锐度将推动银行业务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它经营机制更为灵活,定价机制相对自由,产权明晰,人才激励制度更是充分发挥了人才的潜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服务业务。同时也变相激励国有大型银行的服务业务。

4、完善金融体系

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包括:大银行 中小银行 民营银行等不同层次金融机构组成的体系,应该是一个能保证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公平竞争的体系。开设民营银行能够有效补充现有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更加基层化,普及化。民营银行不具有国有银行的优势,吸引不到稳定的大型客户,只能专注服务小微企业,这也是它的市场定位和政策定位。民营银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打破金融垄断,实现金融市场充分竞争,使得国有银行和民间银行在同一个平台上各凭本事、公平竞争。

(二)从民营企业层面的考虑

民营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这段时间大量民间企业热火朝天进军银行业的本质原因就是为了银行业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消,国内物价居高不下,企业运营成本增加,融资困难。在实体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银行业一枝独秀,保持着极高的收益率,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当然想分一杯羹了,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企业家盘算把民营银行当成自己的融资平台,不过这是不被政策所允许的,也是监管部门极度排斥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奚君羊提出,民营企业要看清银行业的发展。现在银行业利润收益比较高是在特定条件下的。银行业暴利问题就与银行业的金融垄断地位密不可分,很多银行并非依靠其强劲的金融运营实力获得收益,而仅凭银行牌照就能轻松赚取高利润。由于银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银行业竞争不充分,而市场对银行服务需求旺盛,是个卖方市场,而等到民营银行大量进入后,银行业竞争加剧,再加上利率市场化,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等,支撑银行良好业绩的因素都在减弱,未来银行发展空间会受到挤压,所以,银行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赚钱。新生银行必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不论是经验还是资本,所以,短期内得到收益是不太现实的。而且,最根本的问题在于,银行的融资渠道,现在各种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民营银行不能得到储户的信任,又没有完善的退出和保障机制,民营企业会则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实体经济也会被拖垮。

三、创办民营银行的企业定位

《试点民营银行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对民营银行定位要求:设立门槛(注册资本)――一次性拿出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0亿元人民币;股东资质――股东数量上原则上不超过20个;最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20%;其他企业法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10%;单个自然人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2%(所有自然人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20%);发起人――主发起人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这三年内年终分配后的净资产占比全部资产的30%。其他发起人则要求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所有发起人的入股资金来源必须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体现了监管部门对申请企业资金的高度要求,并且严格防范关联交易风险,保护存款人的资金安全。

选取的19家申请民营银行牌照的上市公司

其中我们选取苏宁云商作为代表,因为苏宁自身具有很多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经营范围广,主要从事家电连锁经营,是国内家电连锁行业的龙头,并且销售终端网络强大。公司通过“统购分销”进行集中采购,同时依托自建的物流网络和维修队伍,建立了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具有很强的规模优势。苏宁云商以传统零售企业起家,早年就已经开展供应链类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天然联系更为密切,在政策方面更容易突破。苏宁的十年规划,苏宁将打造成中国式的沃尔玛――亚马逊。苏宁将逐渐成长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在国内保持相对稳定、较快的连锁网络拓展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云服务是十年规划的核心。苏宁将通过云技术打造云基础平台,实现从技术资源到客户资源,物流资源,财务资源,管理资源等方面以云的方式进行有机灵活的整合,建设一个涵盖B2B、B2C、ERP等的无限广阔的广义电子商务。B2C的网络平台,并打算成为中国最大的3C家电B2C网站。对于电商平台而言,B2C模式对供应商的控制力度强于平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结合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如果成立商业银行,苏宁供应商将是最具黏性的用户。互联网金融起步晚但发展快,依托互联网办理各种金融手续和业务,可以有效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互联网金融直接面向个人和小微企业,能够缓解当前众多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电商平台持有商业银行牌照符合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苏宁的全金融布局早已体现在互联网金融上,其中的突破口就在于小贷业务。2012年12月5日,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3亿元注册成立。并拥有了基金牌照易付宝。苏宁云商表示,易付宝“除了能给苏宁易购带来更加充裕的资金流之外,苏宁易付宝庞大的会员信息库,对于苏宁易购研究网络消费行为实现精准营销创造了条件”。

很多企业在积累一定的资金后,就会开始涉足金融领域。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三大核心业务是“存、贷、汇”,由苏宁小贷实现由汇到贷,易付宝实现由存到汇,再实现汇到存。未来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打通存和贷的联系;如果成立商业银行,苏宁云商将盘活自己的金融布局。除此之外苏宁在财务方面也很有优势。对苏宁云商的杜邦分析,可以看出苏宁的未来发展潜力。

笔者建议民营银行以熟悉行业(自己所在行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客户,再从熟悉的地域入手,以区域性和专业性为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民营银行绝不能急于扩大规模,试图通过规模效应增加经济收益,若经营范围过广,对民营银行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将有很大的挑战。推荐产融优势结合的企业,即其产业资本足以支撑银行所需经营要求,同时银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发展。比如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他们拥有极为成功的电子商务产业,形成了雄厚的原始积累,资料显示苏宁云商成为第一个通过预审的企业。

四、从优势与劣势中窥探民营银行的发展条件

(一)民营银行的优劣势

任何一项投资都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民营银行的设立也不例外,尤其是作为在中国金融领域的一项新突破,民营银行自然也免不了被各种问题所困扰,但是其自身存在的优势需要被重视,劣势也同时需要被指出。

民营银行相比起现在的大型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信息优势。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大型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难题,但民营银行的优势之一却是信息优势。由于民营银行是在民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本行业熟悉,软信息获取途径便捷;识别企业优劣有信息、经验优势,即行业经验、客户资源(了解客户情况,容易与客户沟通,服务好)、市场嗅觉(对市场敏感度高,不断变化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就像之前提到的苏宁云商,它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从供应商到易付宝的会员,都可能成为它的银行客户,并且它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信任基础。民营银行规模小,管理层次简单。经营机制灵活,定价机制更为活泼,决策链短,服务方便快捷。而国有银行制度严格,资格审查及审批程序复杂,审查结果还可能受到行政因素的影响。民营银行由于是股份制有限公司,形成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明晰,股东具体,经营责任明确。而且,民营银行的股东对金融业可能不具备高达专业化的知识,他必定会聘请大量的专业人士,采用企业化的绩效考核模式,实施人才激励制度,发挥人力成本回报。相比之下,国有银行之前由于垄断,积累了大量的剩余人才资源,反而造成浪费和冗余,人员工作动力不足。

但是民营银行的劣势也不容忽视。民营企业不比国有企业,先天不足。规模较小造成营业网点少,受地域限制,抵御宏观风险能力弱;民营银行还要面对信用风险,吸收存款能力较弱,暂缺稳定的客户群体,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恶性循环;而且民营银行在界定产权受益、受损界限时不明确,导致银行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缺乏相应的自我约束,尤其是在现在监管力度仍不健全的情况下。但是除了民营银行自身的劣势之外,还有很多外部因素给民营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民营银行在顺利着陆,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各种风险,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关联交易风险、信用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如果没有认真思考,规避风险,就会掉进失败的泥沼中。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民营银行准入和退出条件未规定,银行准入机制不规范,要么导致金融不足,投机盛行,产生道德风险,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最终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要么造成金融过度,形成恶性竞争,这是上世纪90年代台湾金融动荡的原因。我国破产银行退出市场一般都是由国家强制指定一家银行承接破产银行的债务债权。风险的最后承受者是国家,这种方式本质上是以国家信誉为担保,而不是根据市场“优胜劣汰”的经济运行规律。监管体系用力不足。具体说来,监控银行内部的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即有没有内部人控制威胁,股权过于集中,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容易搞内部交易和利益垄断;股权过于分散,信息不对称,对民营股东来说不公平。监控有没有银企勾结,即关联企业风险。关联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支付能力严重缩水,会牵连相关金融机构,最终造成整个银行系统的信用危机。监控经理人、股东的信用评级,即有无道德风险,携款潜逃,操纵股价,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即信用风险。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尚未出台,但存款保险制度对民营银行来说非常重要,生死攸关。因为它反映的是银行破产时储户损失赔偿的方式。对民营银行股东来说,是就其出资额部分赔偿还是无限责任制度;对于公众来说,损失赔偿的程度至关重要,可以从银行背后的担保机构判断,国有银行是国家全额隐性担保,如果,民营银行得不到相对应的待遇,信用风险直接达到登峰。

(二)民营银行发展条件探究

1、分担风险――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及存款保险机制模式

“金十条”规定“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此处的自担风险,到底承担到什么程度,是按照《公司法》规定的按有限责任承担还是承担全部责任呢?笔者认为让民营企业股东承担全部的存款风险是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的。现阶段,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无论是国有的还是国有控股的,也无论是民营的(如民生银行等)还是外资的,包括数量众多的农信社,均由国家提供了隐性全额担保。如果民营银行的风险国家不承担一部分的话,实际上是一种政策倾斜,进一步增加了民营银行的信贷风险,存款人不敢到民营银行存款,民营银行缺乏资金不能正常开展业务。那国家对民间企业开的这些民营银行的“准生证”就形同虚设,最后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所以,笔者认为,民营银行的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银行内部的股权结构,经营模式,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等带来的风险;外部风险则因相关的政策导向倾斜,监管体制混乱,宏观经济乏力,金融体系不健全等引发的风险。风险的解决途径:内部风险从银行内部入手,由银行自担;外部风险由于不可控性,属于系统风险,只能由中央财政承担,最终由中国人民银行消化。但站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信贷担保体系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由国家承担承担这部分风险有失偏颇,因为这些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普通民众身上,这种体制会造成银行“有恃无恐”,金融服务的模式仍得不到升级。所以,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由银行向体制成熟的存款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存款保险金,存款保险公司在一定限额内给予赔付。存款人权益由银行,保险公司和国家共同承担,储户的后顾之忧消除,有利于民营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平竞争,构建市场化、多层次、优势互补的金融体系。

2、准入、退出机制――找出适合民营银行发展的准入退出机制

笔者认为,准入路径的原则就是:有能力者直接尝试,能力不足者联合尝试,新兴网络金融改造尝试。具体而言:一是民间资本发达地区启动试点,直接有民间资本发起民营银行;二是民间资本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与现有金融机构重组改造,遵循股份制原则在市场化的运作下间接转变成民间资本;三是网络金融,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的普及和运用,将合格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改造为民营银行,是一个不失高明的尝试。

牌照风云。香港是实行多级持牌制度的,这种制度对存款人作出一定的限制,比如不得吸收居民储蓄存款,或者只能吸收一定数额以上的存款。而内地银行一直都是全牌照银行,即允许全面办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各项银行业务,既可以吸收存款,也可以发放贷款;既可以吸收企业存款,也可以吸收居民储蓄存款,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我觉得对于刚试点的民营银行来说,政府可以尝试借鉴多级持牌这种模式,在存款保险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可以降低风险对于低收入阶层的冲击,同时可以激励民营银行不断提高业务质量,申请高等级牌照,甚至如果做得不好,作为惩罚降低牌照级别。

通过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有效地规范银行退出机制,减少风险。

3、监管体制――强化完善对民营银行及相关企业的监管体制

对股权结构及公司治理的监管。民营银行不能采取绝对控股,应采用拥有多个持股量近似的大股东的模式(10-15人)。这样既能防止大股东一股独大、操纵银行,避免关联贷款,又能防止道德风险、保证中小股东权益。在产权治理上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之间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监管部门界定民营银行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消除制度障碍。

对内部人控制风险的监管。严格规制关联交易,民营银行不能向股东及其关联方发放贷款,民营银行向股东及其关联方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对制度保障的监管。有序推进银行破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相应的政治、经济和法律配套体系,完善第三方信用评级,防范民营银行潜在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保证小型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机构公平竞争。

4、自身服务――不断完善自身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民营银行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积极开拓多元化、多渠道的存款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方式,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优化客户结构和盈利模式。

民营银行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保驾护航,不仅要有政府制定层面的支持,还要有企业的积极配合,更重要的是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信赖。在金融体制不断创新的今天,我们需要有实际的改革来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民营银行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得问题,还可以圆了很多企业的银行梦,使得民间资本带动民间资本积极运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具有活力的因素,对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李勇.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民间借贷困境与制度改革[J].当代经济管理,2013

[2]郭娜政府?市场?谁更有效――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

[3]吴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

[4]尹龙.发展民营银行:几个关键问题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2

[5]朱崇龙,冯再亮市场经济需要民营银行[J].经济师,2002

上一篇:探析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