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教育”理念创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时间:2022-07-21 07:02:04

用“生命教育”理念创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独特的生命,承认和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差异性,为每一位受教育者创造一个适合其生命健康成长的环境,应该是教育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和追求的目标。生命教育是一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是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建构的教育模式。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倡导基于生命成长的“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独立鲜活的生命,坚持用幸福美好、善良正直、积极乐观、勇于担当、拼搏向上的生命去影响成长中的稚嫩生命;用学校体育文化的强大力量,用生命间相互影响的浸润方式,形成一个生命成长的文化磁场,使每一个生命都健康快乐、持续地成长。

一、深入挖掘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创建有利于生命成长的生态环境

校园环境的建设,其目的在于创设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陶冶每一位学生。学校无处不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把学校的环境建设看做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隐性课程。这种隐性课程具有渗透性、情境性、引领性、愉悦性、持久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因此,北京广渠门中学在学校环境的设计、建设中,注重环境育人的理念,尽可能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育人作用。

在空间布局上,学校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体育场的四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宣传长廊;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进行体育健康知识介绍、体育专题展示,利用学校网站、微博、微信、校园电子屏,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并配有专人负责管理此项工作,力求做到让每面墙、每条路、每个楼道、每个长廊、每个角落都蕴含文化教育的气息,都成为“无言的教师”。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校园体育绘画、体育摄影、体育征文、体育演讲、体育游戏设计征集等活动,深入挖掘体育背后的故事,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使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体育文化资源,通过体育文化氛围的渲染和烘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体育、关心体育。

二、构建生命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文化,践行高效生命课堂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在课程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满足生命成长的合理需要,尊重生命的个体差异性,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搭建富有特色的生命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发展创造平台,帮助学生和谐、全面、多元发展。

为践行高效生命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打破了原有的以班级、年级为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水平及身体素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学校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武术、街舞、形体等十几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自助餐式”的体育选修课程。

“自助餐式”体育选修课在形式上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上课的兴趣,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促进交流、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了学校课程体系中“既好看,又好吃,而且营养价值高”的一道大餐。

三、借助多元体育活动,搭建生命成长平台

本着体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学校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以及组织形式、比赛方法、比赛时间等方面充分考虑大众化的、连续性的特点,开展多元化的体育竞赛,如学校的体育节比赛,既有突出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比赛项目,又开设集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的比赛项目。学校的“励志杯”篮球赛、“绿茵杯”足球赛、长跑接力对抗赛等,增强了趣味性、生活性、休闲性、可参与性以及竞技性,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体育活动,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也使学生的参与度接近100%。

为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实践化教育,学校专门成立体育活动中心,根据学生的爱好、需求,成立相应的学生体育组织,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等团体,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协助学生组织和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热情,锻炼、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注重精神引领。激励生命成长

学校坚持“塑造榜样”的原则,让学生永远有前进的参照物,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生命产生积极影响。为了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了提高教师的身体健康水平,学校工会成立了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等多个教师体育俱乐部,定期组织教师活动,努力以教师良好的生命状态影响学生。

此外,学校特别注重在体育活动中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每年的篮球比赛中,学校要评选出“最有价值球员”“得分王”“篮板王”等。这些与NBA同步、和世界杯同名的荣誉称号,散发出独特的体育文化魅力,带给学生的骄傲与自豪足以让他们铭记一生。与此同时,学校抓住教育契机,坚持正确教育引导,教育获奖学生在展示自己高超技术、非凡运动能力的同时,更要展现肯于吃苦、顽强拼搏、团队协作、执著勇敢的体育精神,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提升个人的文化品位。

五、把生命教育理念根植于教师心灵中。

用爱疏通与学生交流的渠道

体育教师的价值导向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都会在体育教学中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科学精神、审美水平和道德水准的思考。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知识更新加快,故体育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判断、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要关爱生命,热爱生活,提升个人品位和教学品质,教学中既要与学生进行知识、技术的对话,更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实现学生精神的提升。体育课程相对其他课程,合作更多,交流更多,情感体验更丰富。教师和善、得体的言辞能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与人交流。

生命教育需要教师全方面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跟着学生一起感动,一起流泪,一起欢笑,一起感受在锻炼中身体上所承受的痛苦及比赛带来的各种情感体验。关爱生命的实质就是爱,只有对学生付出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所以,只有教师从内心深处关心、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落实“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才会真正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学校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用生命教育理念来构建的校园体育文化,充分发挥了体育的育人功能,它关注了学生的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并使学生健康、快乐、可持续地发展。

上一篇:面向“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下一篇:火龙果高效优质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