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发展农村公路分析思考

时间:2022-07-21 06:46:19

创新机制发展农村公路分析思考

__农村公路建国六十年从无到有,改革三十年由少变多,新世纪十年变通为畅,发展迅速,有目共睹。然而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还很不够:还不能够满足__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真正当好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还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没有真正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农村公路急需发展、急需加快发展、急需又好又快发展,本文拟从建设和养护两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关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__农村公路大致经历了八十年代民工建勤筑路基、九十年代通乡公路黑色化、新世纪十五期间的“通达工程”和十一五期间村村通水泥路四个阶段,新增公路里程800公里,提高路面等级1000多公里。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总量不大。至20__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949.5公里,公路密度83.0公里/百平方公里,而全省20__年底公路密度达106.4公里/百平方公里,仅有全省水平的78%。二是等级不高。全县农村公路中没有一条二级县道,没有一条三级乡路道,村道标准更低,存在不少等外路。三是深度不够。我县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沟通不够,存在不少断头路,没有真正形成网络。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谋划项目。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对县乡道和村道实施了“通达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现在正在试点“组组通”,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规划“组组通工程”项目。另一方面,谋划一些大项目,如:将安九公路建成一级公路,将宿两田公路、太下九公路、许河趾公路建成标准二级公路。

二是争取升格。照理说从县城通往乡镇所在地的公路为县道,可不知何故,我县居然有通乡公路不是县道。可搞一次普查,向上申报,争取升格。根据普查结果,将那些通往乡镇所在地的公路或沟通三个及三个以上乡镇的公路或沟通两个乡镇且超过一定距离的公路升格为县道,将那些沟通三个及三个以上村的公路或沟通两个村且超过一定距离的公路升格为乡道。

三是多方筹资。首先是争取项目资金。其次是吸引社会资金:象安九公路如能立项为一级公路,完全可以采取bot方式;曾有人向笔者咨询过可否用林权抵押贷款修村道,可出台政策鼓励。再次是加大县级财政对农村公路的投入比例,去年全县的财政支出有10个亿,1%是1千万,5%将是5千万。如果每年投入5%,不出5年,__的农村公路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财政支出的5%投入农村公路,目前看似幻想,但与公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与公路建设对拉动内需的作用比,5%应该不算多。

二、关于养护

20__年实行公路分级管理以前,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大多属于自发,管养基本无人问津。分级管理后,我县农村公路建管养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养护仍然是薄弱环节。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路况普遍较差,养护管理难度大

我县农村公路路基绝大多数都是采取民工建勤、投工投劳方式修建的,质量较差。随着交通量日益增大,特别是超载重载车多,路面破损、龟裂等现象十分普遍,恶劣天气时到处塌方、沉陷。桥梁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石拱桥,原来设计荷载偏小,近期出现很多危桥,除已改建的田墨线石船口桥,正在改建的太下线红卫桥、桃园桥,还有许河线的荆桥、墨两线的保障桥、破界线的界岭桥等桥梁都是危桥,急待改建。

县道虽经“通达工程”、“通乡油路工程”实施,仍有杨复线18公里、墨两线12公里(其中10公里为砂石路)未改建。已改建的,由于配套资金不足,计划执行未到位,配套设施未实施,加之超载重载车辆高频度碾压,大大缩短了服务年限,有的急需大修。

(二)经费未落实,养护不到位

公路分级管理后,县道由地方公路局管养,日常养护经

费原来由市地方公路局拨款,20__年开始实施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后,省市只负责县道大中修项目资金且要求县政府配套,应由县乡政府负担的日常养护资金、小修资金及管理养护人员工资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现在养护资金无着落,人员工资无着落,养护管理无法实施到位。

乡、村道路由所在乡镇、村管养,大多数乡镇、村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没有专门的管养人员,养护管理形同虚设。

(三)没有建立健全养护机制

国务院、省、市先后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意见,其精神:一是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职责。县政府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负总责,负责筹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并监督使用。乡镇政府负责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及养护资金的筹措。二是明确养护资金来源和标准。养护资金分日常养护资金和养护工程资金:日常养护资金由县政府负责筹集,省交通厅要求的标准为县、乡、村道每年每公里分别不低于5000元、2500元和500元;养护工程资金由省统筹安排,分年分项目下达,其标准为县、乡、村道分别不低于每年每公里7000元、3500元和1000元,不足部分由县政府负责筹集。而我县至今没有出台养护体制改革意见,没有真正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

当前我们应该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抓工作:

(一)尽快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省、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方案、意见,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乡镇设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村定专人养护,明确资金来源,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1、县级财政预算应包括三块:一是按县、乡、村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3500元、1000元的标准配套养护工程资金,二是按县、乡、村道每年每公里5000元、2500元、500元的标准计算日常养护资金,三是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2、乡级财政预算包括:乡、村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1000元的养护工程配套资金,乡、村道每年每公里2500元、500元的日常养护资金,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3、村级集资: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养护工程配套资金和500元的日常养护资金。

(三)创新养护模式,提高养护水平

申报启动省交通科研课题《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研究》,创新养护模式,提高养护水平。

上一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与分析 下一篇:对于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