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充满自信

时间:2022-07-21 06:08:52

如何让学生充满自信

自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生的喜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里主要从赏识、信任、能力培养及成功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进行阐述。

在中等职业学校,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学业能有所进步,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尤其又选择了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然而,学习专业的难度和个人素质及教学的方式方法都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差异,特别在能力的培养和技能训练上要求大大提高。对此,许多学生不能适应。学习原本就是对学生心理和智能的一种挑战,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上时心、求知欲及获得知识的途径,而且应包含着许多快乐的成分。在各种外部压力的影响下,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快乐已几乎消失殆尽,学习成绩本来就不高的变得更加低,从而引起学生的厌学,加之家长的埋怨和不解以及自我压力的干扰,许多学生产生了自卑、淡漠、恐惧、逆反、厌学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我真正体会到应该从一名教师的角度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自信起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呢?

首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经常称赞和鼓励学生,在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前,要肯定他们优点和长处。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不要一味地简单责骂,而应该告诉他们下次怎样才能做好。要经常称赞和鼓励学生,在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前,要肯定他们优秀的地方。老师要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学生应该严格管理,但也应该有宽的时候。在宽中让学体会教师对他们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才有可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转化为无穷的学习动力;缺点也就在不知不觉变得无足轻重,同时也会得到尊重,从而自信心百信,独立性得到增强。只有这样,将来才会真正成功。

其次,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许多学生总喜欢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甚至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因此作为教师、家长,不要轻率地加以拒绝或制止,这样会无形拙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行动。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多给学生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自主选择行动的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最终成功地完成任务,并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赞美。注意赞美不能不能过度,否则会“捧杀”了学生进步的可能,无形中的不公平会让部分学生自我放弃。

再次,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而铸就人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第一帮学生分析他们不自信的来源,并鼓励其将这些告诉给同学、朋友和亲人,大胆地表达出来。对别人说出来,除了是对自己勇气的提高,同时也可以获取他们的帮助,找到问题的根源。第二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展示优点。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是某些方面比别人强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正确认识它。当学生们展示自己才华时,身边的同学会突然觉得你很厉害,此时学生们会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兴奋,并朝着自己热忠的方向前进,因此培养学生们多一些爱好,多交一些良友,也会让学生们变得信心百倍。

最后,在成绩中感受自信。每个人都有优点。帮学生分析自己哪方面比较强,然后给学生确立一个小小的目标,帮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这个目标,那时他们就一定会有成就感,慢慢地,他们就一定会找到信心的。当然一定要教育学生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确实是有道理。所以,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要静心想想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经验,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到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羡慕你的成功,没人会记得你以前失败的样子。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与学生的接触中要注意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道理:“所有人都有短处,每个人都多少有些自卑,每个人也都是虚荣的。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受大家欢迎,但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几个呢?”总之,让自己想些高兴的事情,每天都面对镜子微笑,每天都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

罗素在他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而我认为,在实现这种理想品性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前提是要让学要充满自信。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充满自信的学习和生活,为实现他们的美好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课堂上学生情绪的调控艺术 下一篇:对教育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