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0 11:58:50

探索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摘 要:在幼儿中,孩子学习的主要课程就是幼儿美术教学内容,而且这也是幼儿园教学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而且还能够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激发,从而使孩子的艺术鉴赏水平提高。我国幼儿教育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现象,必须要使美术教学课程完善,使其优势作用得以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绘画;创造性思维;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引 文:在知识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二十一世纪,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是现代教育努力的方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人的创新精神、创造力和创造性人格都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国外一些国家的幼儿教育能够给幼儿较大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且对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特别注重,在艺术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这一点我们中国幼儿美术教育正是所要学习和借鉴的。人们随着大家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反思,对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开始越来越重视,对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作用重视。此同时令人忧心的是:在幼儿作品中还有些教师的影响的显现仍然比较明显,仍然没有走出模式化倾向。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是新的《纲要》明确提出的,因此,对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支持。因此,笔者就美术教育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展开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此与广大同行分享和探讨。

1美术与幼儿的发展

现代的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是以主题为线索、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整合多种美术表达形式来新颖独特地创造艺术形象,陶冶情感,发展幼儿的自我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区别于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现代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强调让幼儿机械地习得某种美术技能,而是把重点落在“创造”二字上,即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幻想,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类是人思维所分为的两部分,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对其中的一种重视,那么这种思维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钱学森说:只对逻辑思维注重,埋头于细节,比较对机械的、片面的毛病易犯,并且对整体的有机联系和认识缺乏。只有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使死心眼避免,使机械唯物论避免,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具体到幼儿美术教育而言,由于美术本身与幼儿的心灵靠得很近,它的直观性和艺术性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对幼儿以及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培养,思想情操的陶冶和高尚人格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以及创造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2目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过分注重临摹,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分注重临摹,忽视了幼儿的个性表现。使幼儿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的就是临摹教学,使得对生动有趣的物象不会画也不敢画,并且让班里的每个孩子没有心灵感受,画得都一样,使个性失去了,因此,根本无从谈起创造力的培养。

2.2过分强调由简到繁,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忽视了幼儿的成长历程,教学内容不科学,脱离了幼儿实际。比如,幼儿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习惯于由简到繁,从成人的眼光看幼儿的造型能力发展,认为物象的形状越简单,幼儿越容易掌握和接受,但事实上,幼儿生来并不以形的繁简来发展认识世界,他们对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人和事喜欢画,他们一开始拿笔画画就先会画人。在成长中的思维幼儿常常对掌握世界、了解世界产生,并证明世界神奇的冲动,幼儿图画常常使人类发展中各阶段的创造力得到表现。幼儿绘画的题材通过实践证明并不存在繁简问题,只要是让幼儿对他们真心喜欢画的画,就一定能使教学的预期效果成功地达到。

3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3.1教师角度

(1)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做好铺垫。最适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课堂师生关系是能够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发散思维的关系。当前一些有前瞻性的美术教师采取主题式教学,即以一个词语、一个场景作橐淮慰纬痰闹魈猓例如某种动物、植物,某个季节,某种食品等等,不附加任何限定,由教师与幼儿一起实践,甚至可以加入音乐和游戏的元素,让幼儿自己根据对主题的理解进行绘画,从而塑造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创造力。

(2)拓展幼儿的联想能力,为培养创造力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为幼儿发散创造力提供适当的氛围。例如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应先向幼儿讲述应当如何记忆和理解,而是要先了解幼儿的联想,并在幼儿联想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引导幼儿自己去进一步思考和联想,甚至产生主动创造的愿望。

(3)兴趣为主导,激发幼儿创造力。在美术实践过程中,要推动幼儿用眼观、用耳听、动手练,引导幼儿尽可能用身体的各个部分去接触和感受外部世界,并尝试用自己的思维将这些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由于幼儿的记录大多是以绘画为主要模式,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幼儿有目的地将所见所闻画下来,既能够加深印象,又能够培养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

3.2家长和社会角度

(1)提高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认识。从家长层面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不能完全依赖幼儿教师,而是要求家长与幼儿教师通力配合也要不断更新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对幼儿参与美术教育不能只寄望于幼儿画得像才算画得好,而是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联想和创造,才能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培养。

(2)拓宽社会教学资源。就社会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最终仍是以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为目的,因此,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应当不断增加可用于幼儿美术教育的资源,使幼儿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能够有更大的空间,而不是局限于教学的教材。通过将更多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应用于教学中,才能最终实现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4结束语

总之,我们成人所不及的的就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创造、想象能力。给他们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对一种能激起他们创作欲望的艺术空间创设,让他们表达情绪和认知时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这样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潜能、审美表现愿望和能力、创造型人格都可以得以充分挖掘、激发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建波.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157-159.

[2]吴洁.浅析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2:85.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基于微课程支撑下的高中美术翻转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