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20 10:28:02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苏霍姆林斯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所以要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音乐教师要努力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让活泼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去塑造新一代健康而又高尚的灵魂,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在课堂上兴致盎然,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画面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除此之外,我还常常用优美的音乐、生动的故事,以及脑筋急转弯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很快地平复下课时的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

音乐之所以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和艺术的特性,是由它构成的材料、呈示的方式、接受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正是它们决定音乐艺术独立存在的方式,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音乐的这一特殊性规律,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有最大的能动空间,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和时机进行点拨,让课题“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与教师共同感受音乐,参与学习与表演,形成互动的局面。我们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意识和表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开阔视野,陶治情操,提高修养。

三、把握课堂主阵地,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有限的时间要效率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要进行有效讲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2.要进行有效提问。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使提问和解答相结合。教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四、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创造性的教学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讲究学生的“参与”和“创造”,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这就要求教师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读谱知识,认识五线谱时,可给学生编儿歌来学习:“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就这样让学生边唱谱边在手上找出各音的位置,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有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还可以设置认谱和唱谱游戏,让学生尽可能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

五、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和自由创造的机会

小学生好动、调皮,有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堂好课,会被几个调皮蛋搅乱,又因为很多学校班额大,老师根本就顾及不了每一个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能力。每个组给自己取一个团结奋斗的名字,并且每一个学生安排一个头衔:组长、组织委员、记录员、记录监测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每次课堂的音乐擂台赛、小小音乐会、技能大赛、特长展示、接龙唱等活动,都以小组合作表演,全体参与为主。这样不仅带动了胆怯、自卑、不善表演的学生,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好风气。

六、加强音乐实践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海涅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话语尽,音乐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告诉我们:“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品德教育是灵魂深处的教育,而深入灵魂的教育,音乐是很好的途径。但是我们不能将这种教育当作一种知识来讲,因为没有音乐情感的参与,那只会是空洞的说教,其教育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自然渗透、自然养成。在我们的教材中可以说每首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并且对情绪、思想倾向、人文内涵都有着不同的诠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懂得真善美。如一年级的《国旗国旗真美丽》,课堂上我会让学生们亲手来做一面国旗,他们通过活动了解了红旗上的五颗星代表的不同含义;懂得了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当学生们再次唱起“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时,都情不自禁地亲了亲自己制作的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从心底油然升起。

上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下一篇:把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