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时间:2022-07-20 09:05:07

小议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351-02

摘 要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利用效率,对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推动和促进整个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其意义深远而重大。本文阐述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成因,最后总结提炼了几点相关的完善对策,给广大读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成因 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解读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实物形态不会发生改变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视同固定资产来进行管理。固定资产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2007年,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事业单位资产卡片管理系统把资产分为十一类:土地、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资产的闲置浪费严重,配置不合理。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配置管理脱节,使用效率不高。由于管配置的不掌握固定资产实际的存量情况,管资产的不了解资产的配置情况,单位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方面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隐性流失。

2.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的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比如对经费的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小车油料维修,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

3.资产的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盘点工作流于形式。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一般为1年)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于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单位将注意力放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争取以及资产购置上,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成本核算理解不深,理财观念落后,导致管理粗放,较少关注挖潜、盘活和用好现有资产和资源,对于资产的使用效益状况很少顾及,不讲效益,不考虑成本,经济责任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损失浪费现象严重,资产使用监控严重缺位

2.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不顺畅。从近二十年的管理体制调整来看,事业资产的管理职能从由财政统管到由国有资产管理局在财政部门归口管理下牵头负责,后又回到由财政部门监管,并涉及理清与国资委的管理权限、范围等问题,其间有不少属于法规脱节,管理职责不清的时期,并存在“抓抓放放”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虽然2006年5月财政部出台的35号、36号部长令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监管等若干事项进一步作了明确,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一直没能形成一套便于操作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全国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制度体系,缺乏完整的固定资产的购建、验收、报损处置、盘点清查等财产管理制度,这就形成了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分工和职责不清,管理无章可循。

3.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有些落后。大多数事业单位缺少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系统,没有相应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的手段还停留在卡片台账式手工管理,既便是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也主要是停留在统计功能上,不具备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财务核算功能,而且除了财务部门以外,其他部门很难参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是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功能不足,无相应的管理软件的接口,资产的管控部门和使用部门无法看到资产的全貌;另一方面是单位内部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单位内部的局域网或OA办公系统。盘点的手段落后,还停留在卡片台账对实物的方式上。

4.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衔接性较差。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没有做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统计报告等资产管理的基础数据资料未作为财政部门编制预算、配置资产的基本依据,资产配置的审批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首先,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前提看。由于对各单位资产存量的底数不清,掌握不全,未建立起动态的资产统计信息系统,在实际操作中以单位自行申报数为准,难以核实,无法在预算编制环节准确地进行控制。其次,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来看,负责资产管理与负责预算编制往往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对各事业单位资产购置计划的控制企图如何转化成预算编制部门的实际控制措施尚缺乏现成的有效模式。

四,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1.强化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行资产的统一集中管理,切实提高资产管理水平。①统一规范固定资产录入的口径。②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有关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调剂、评估、产权登记、清查、收益、信息化管理等文件及时在信息平台上公布,便于各单位随时查阅,使各方了解学习掌握有关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根据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业务做出处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③通过网络信息管理,各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完全公开,为分析各单位之间、各系统之间的存量固定资产,为各单位各系统固定资产相互调剂变成了现实,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

2.强化资产的日常管理,明确相关管理责任,严防资产的流失。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程管理;严格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办法。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大力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经济监督部门要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强化资产盘点工作,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资产专人负责制、从入口到出口的内部管理制、定期盘点制、人员变动交接制,确保人走物存、人走账清。不定期对资产的安全完整进行检查,对管理失职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至少2年1次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以查实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进一步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严重制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因此,必须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引入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使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符;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提高固定资产核算水平;完善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确保单位固定资产真实完整,相关记录清晰明了,相关固定资产业务处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符合本单位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何保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经营管理者.2009(05).

[2]白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09(01).

[3]王淑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帐实不符的原因及对策.现代商业.2008(18).

上一篇:浅谈我国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 下一篇:论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