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0 07:10:40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但如何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是每一个专业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关键词:计算机 创新能力 教学

创新精神是人类创造力发展的体现和动力,创新能力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 而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且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当然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课程无论是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还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来说,都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另外高职院校的各种社会压力小,这反而解放了教师,计算机教师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实践和探索创新教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对培养中职学生创新能力上有几点浅薄认识。

一、教师要树立完善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创新教育

1、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应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还是发展认知的手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适应新时展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其次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发学生潜能。只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在新形势下教师应在新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学方法注入新的内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应该是怎样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二、营造创新氛围

学生的创新行为与课堂教学气氛密切相关,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产生创新性学习行为、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必要条件,所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激情,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亲切的教态, 将自身融入与学生的合作之中,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求异,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勇敢发表自己意见。对于不同见解不能简单否定,应给与正确引导,这样学生就敢于放开思想,开发内在潜能,自由探索,而不会“畏手畏脚”,也不会害怕教师“指责”,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及动力,从而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其次,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师要善于把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积极挖掘创新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训练,使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再次,课堂教学在形式上难以完全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互相探讨、交流,思路更开阔、更清晰。在这种自主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

三、寻找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1、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陈旧的教育手段很难培养出创造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对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工作者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高职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建构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才能切实使学生增强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逐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

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引入激励机制,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比较高级的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人会产生激励作用。如果学生对事物缺乏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缺乏高层次的需求,即使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难实现有价值的创新行为。所以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寻求自信、自立、成就、知识以及实现自我理想、完善自我的需求,激励学生求知和创新。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时期争强好胜的特点,创建竞赛环境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的欲望,强化能力培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班级学习创新典型,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建立学习乐趣;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采用多形式和多角度的综合评价方法,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当然,教学有法无定法。对于如何发挥计算机学科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创新的思维与能力之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效的,要靠教师持之以恒地开展多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思维的课堂环境,善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其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与途径。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根据本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观念,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实验的路,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上一篇:试论现代机械加工工艺安排 下一篇:高油大豆辽豆13在锦州地区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