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时间:2022-07-20 06:34:05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作业。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依据。但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变为学生一个包袱,成了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一种负担,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抑。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教学作业设计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一、丰富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作业内容生活化。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运用数学,描述生活现象。我在布置作业时,适当补充了一些数学与社会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关心身边的事,做一个有心人。例如:在教学完10以内数的认识后,我要求孩子在身边找出10样事物,能反映1—10这些数,并请父母帮助记录下来。一个孩子的作业这样写的:今天我在放学的路上看见马路对面有1辆车,里面坐着2个人,沿着马路往前走,又看见3站车站牌。继续朝关走,看见前面有4栋房子,房子前面栽着5棵大树。大树下有6个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我还看见路边一区7个垃圾筒。我家住在8号楼里,回到家我发现桌上有10个苹果,我吃了1个还有9个……写这样式作业学生的兴趣很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孩子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如在一年级“统计”的学习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我校老师的上班情况吗?是乘车、步行,还是骑车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乱猜;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去访问每个老师就知道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比较好。为了使统计难度适应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只要求他们采访10位老师,并要求制成调查统计表。学生们利用下课时间,紧张而兴奋地走进办公室,第一回做了“调查员‘。使我高兴的是,他们的成果丰富多彩,各有特点,有的画√记录;有的画记录;有的用正字法记录;还有用自创的符号来记录……

学生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的同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在复习课中,我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一项统计活动:我最喜欢的课。结果选择数学课的最多,那一刻,我很感动。

2.作业内容有层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数学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问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数量,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我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中等生可选择、稍差生可选择。例如,在二年级下册学完《解决问题》后,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小明今年11岁,比爸爸小28岁,爸爸今年几岁?、小明今年11岁,比爸爸小28岁,今年爸爸和小明共几岁?、小明今年11岁,爸爸39岁。当小明34时,爸爸几岁?此种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变化作业形式,提高实践能力

以往的数学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仅局限于学生个人完成、数学课本知识范围的书面作业,远离学生的实践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应该变化作业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过程,其最好的方法是动手做。只有亲自动手,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拓展思维。如新教材第一册“分类”,我就布置了“整理书包的作业”,先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书包,把书包里的东西取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然后交流。又如学习“七巧板”一课后,我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贴图案,结果学生巧妙的布置出许多美丽的画面,还起了好听的名字“快乐的一条鱼”、“骄傲的大公鸡”“我的家……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这样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三、优化作业评价,增强学生信心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不能填写单一的“优、良、及”等级或打分,而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1.用赏训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的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力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支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训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例如:我班有位学生一向学动脑,可作业不是很认真,我就这样批改:你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如果用漂亮的字写出来,真会让人耳目一新。

2.“等级+简语”来评价描述学生的作业水平。“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野生是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原自信心,形成积极原情感态度。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出这样原评价:“优+解题思路与众不同;优+奇思妙想;优+字迹工整;优+格式规范;”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认真订正好就是优,良+不懂问明白就是优,良+能认真及时订正就是优。”

总之,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作业是要布置的,但不是单一地做数学题,而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让作业内容丰富起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上一篇:关于体改班“公安信息系统应用”的教学改革探... 下一篇:如何增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