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畅达民意

时间:2022-07-20 04:58:18

关注民生 畅达民意

今年的“两会”透出一股清新的气息,那就是关注民生、畅达民意。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事实上,这不仅是“两会”传递的信息,更是中国社会生活的根本诉求。如同初春的脚步,虽然轻盈,但却坚定。

也是去年的春天,我们去杭州进行“和谐创业”的调查。杭州的富庶毋庸多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杭州市民生活中的一幕。那是傍晚的西子湖畔,一片空地上围了许多普通市民在议论国事。其中一人站得高些,滔滔不绝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人群中不时有人做出回应。几天后,我们再次路过又看到类似情景,不禁让人想起古希腊的公共生活,这不正是现代公民社会的表现吗?开会的时候,杭州市委领导对“和谐”做了这样的解释:“‘和’字是‘口’加‘禾’,我们理解为人人有饭吃,这就要发展经济,让百姓富裕起来;‘谐’字是‘皆’加‘言’,我们解读为人人可以畅所欲言,这就要建设民主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民生,畅达民意,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两会”透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要更加关注民生。被百姓称为“三难”的上学、买房、看病问题成为“两会”代表讨论的重要话题,透出了对民生的关注。关注民生不仅要求政府应该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而且在今天有着更具体的内涵,那就是切实转变施政理念,尤其是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发展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但是我们追求什么样的发展、发展是为了什么?这些根本的问题需要梳理清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如果将手段当成目的,结果就会南辕北辙。让最广大的民众从改革中受益,这不仅是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说,这就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政府体制改革入手,在行动中真正实现发展理念的转变。

“两会”传递的另一重要信息是要更加畅达民意。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许多代表在会前就与周围群众进行沟通,民众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参与“两会”。民意包含民众的意愿、意志、意见,民众的意愿是他们根本利益的反映,民众的意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向,民众的意见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民意是现代政治的基石,只有遵从民意才能夯实执政的根基。民意需要畅达,需要得到尊重和实现,如此社会才能稳定和谐。社会的和谐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而且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合理的社会结构、合乎正义的制度安排,这就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两会”传递出来的这种诉求需要化为具体的行动。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但是如果我们坚定地相信民众,关注民生、畅达民意,蕴藏于民众之中的智慧和勇气就会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上一篇:屯留县:让园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火车头” 下一篇: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