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

时间:2022-07-20 12:39:30

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18-02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要提高教学实效,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作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1.降低起点和难度,分层设置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学生参与度和实效性

有效性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要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实现全面参与并受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参与的切入点。但在实际当中教学成绩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参与度较低,就有关调查显示,在课文阅读分析中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能主动全程参与课文的阅读分析,其他五分之四的只能局部或全程不参与。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愿参与学习,而是他们水平存在差异。

因此针对我们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层参与可较好的实现学生全员参与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

1.1 为了学生能够分层参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适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即每节最好有上限和下限目标。下限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上限目标则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吃饱吃好"。

1.2 课上讨论的问题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设计问题按水平分成几组,教学类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设计到学习方法的选择,都应让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都有所发展。

1.3 课后作业也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置。针对学生能力有差异的客观现实,应重视寻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在作业布置中一般确定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造目标。

2.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学法培养,达到知识与能力并重

现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进而达到不复需教的境界。"(叶圣陶)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规律、方法,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会学、活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引路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思维方法及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解、领悟、掌握新的学法,提高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意识,对一些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见缝插针,随时渗透,让学生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学法,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化,条理化

现行的语文教材,知识单薄,又欠系统化,对语文教学现代化和科学化很不利,尤其是语文知识不系统化,教学的无计划性和盲目性就很难避免。为了少一些盲目性,多一些计划性,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现行教材,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尽量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3.1 要有定量,亦叫四定--定时、定量、定项、定目标。一学期学生掌握多少生字、词语,掌握哪些句型,讲哪些语修逻知识,在什么文章中学会什么写作知识,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心中有本帐。每课如此,每学期如此。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系统提高,就能避免教学的重复和盲目性。

3.2 要分散和集中结合。语文知识尽量课中分散,单元集中,二者结合。

3.3 要有练习的系统。要使知识转化成能力必须在练习设计上下功夫,要做到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要逐渐形成系统。

4.创设学习语文的大环境,扩大知识储备,做好能力迁移

综观新课程改革后的着眼于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在实际情景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大趋势。实践题、开放题和创造性的探究题所占的比分正在逐步加大。所以,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几篇课文,背几篇诗文,写几篇作文了事,只有真正回归生活的语文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所以,教学应贴近生活,走向生活,把语文和现实世界结合起来,用时尚鲜活的生活来补充相对滞后呆板的语文教材,才能真正达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想境界。

要创设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并非易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光凭我们初中三年能够做些什么?能够提高多少?傻子才去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确,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之下,老师们又不得不去寻求出路,于是很多人无奈地选择了延长教学时间这一双刃剑,试图用这个武器来提高语文成绩,于是,学生吃喝拉撒睡以外的所有时间都遭遇了侵占,并且这种状况在农村初中正呈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历年来考试的结果显示,县城学校的语文成绩总要遥遥领先于全县语文平均成绩很多很多,有一大半农村学校始终无法跨越那高不可攀的均分线。为什么县城的学生就有相对较高的语文素养呢?认真分析可知,他们的数理化成绩并没有像语文这样的绝对优势。对这种看似奇怪的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县城学生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的书多,眼界更开阔,耳濡目染的大语文环境比农村的优越,他们的语文素养就是这样日积月累而来的。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也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优化的大语文环境,相信三年坚持下来,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初中的语文有效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让我们形成共识,转换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为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初中数学入门教学小议 下一篇:小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