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通道县侗族聚居村寨环境生态系统调查

时间:2022-07-20 12:28:24

湖南省通道县侗族聚居村寨环境生态系统调查

摘要:指出了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他们聚居的村寨风光秀丽,寨前是田园阡陌,寨后是翠绿山林,村寨左右还有竹或古老的风景林,溪流绕寨而行或从村寨中穿过,寨中有鱼塘。他们利用、侗款、山标、树标等多种传统形式,保护了自己聚居村寨周围自然环境,这种传统文化代代流传至今,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及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创造了优良条件。通过近年来深入通道县侗族的聚居村寨,对聚居环境的生态系统、植被类型、植物资源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侗族聚居的村寨周围区域内存在2个一级生态系统,即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6个亚系统,13个子系统,7个植被类型,62个植物群系,树种资源35科、62属、102种。

关键词:生态系统;侗族村寨;生态调查;通道县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070-05

1 引言

通道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6′~110°01′,北纬25°52′~26°29′,其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雪峰山、越城岭和贵州苗岭的山地过渡和缓冲地带,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全县总人口23.96万人,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7.9%。侗族聚居村寨相对密集,大的村寨有几百户,小的村寨也有十几户,一般是依姓氏建立村寨。千百年来,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中,食物、药物、木材、纤维等来源于聚居周围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是侗族人民生存的基本需求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他们对自己聚居的自然环境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传统文化。

2 侗族的文化

侗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在这种的支配下,与其他原始民族一样,自然存在如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土地、坟山、动物、植物等都是崇拜的对象。因此,侗族聚居村寨的后龙山封禁为“风水林”,禁止各种活动,包括伐木、采集和狩猎。村寨周围上百年的古树信奉为“神树”。侗款历史悠久(款是“盟誓”和“条约”的意思),大概产生于由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时期。款是侗族所采用的古老的法律手段,它以族规、族法到社会治安、民事、生产管理、保护森林、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庄稼等在内的各个方面的款约,即大家协商的事宜,通过民众协商制定的款约,刻在石碑上,将石碑立在村寨的鼓楼下、风雨桥旁,以示众人遵守法规。

侗族地区有句俗语:“山有山规,寨有寨礼”。“山标”、“树标”不用通过民众协商,打标的人多数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从中可以看出侗族人民热爱森林,热爱自己聚居村寨周围的自然环境,用、款约、“标”来保护森林与自然环境,也说明侗族祖先十分注重农业、林业生产的发展,注重保护当地森林资源,并把它视为本民族生存发展的命脉,也是早期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产物,是早期人类生态学观念,这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也为当今侗族地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创造了优良条件,维持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这些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通道县自然条件

通道县属新华夏式第三隆起带,地处云贵高原向南岭山地的过渡带。区内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和白恶系,除缺失志留系、奥陶系及二迭系以外,自板溪群至第四纪,地层均有出露。组成山地、丘陵的岩石主要为变质岩、砂砾岩、砂页岩、紫红色砂砾岩及少量石灰岩,局部有基性一超基性岩侵入。岗地、平原多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县境内部的八斗坡为珠江水系支流浔江和长江水系沅水支流渠水的分水岭。境内地貌大体轮廓是,分水岭以北,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部隆起,中部凹陷,地势向中、向西倾斜,山地夹丘陵、谷地,具明显带状分布规律。水分岭以南,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地表切割深,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中低山山地是通道主要地貌,山地海拔一般为400~800 m,最高海拔牛皮界1620 m,最低海拔坪坦新江河口168 m,垂直高差1452m。主要山脉呈北东西南向伸展,山势陡峻,东部地势崛起,地面海拔多超过800 m,牛皮界至传素山一线,海拔在1000 m以上的山峰有82座。形成南北气流交换的天然屏障。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县城年平均气温16.3℃,7月平均气温26.2℃,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7.3℃,大于等于10℃积温4914℃,无霜期298 d。平均降水量1480.7 mm,较集中于4~8月。雨日168 d,雾日91 d,相对湿度83%,日照时数1400.3 h。土壤成土母质以板岩、页岩为主,次为紫红色砂砾岩。山地有红壤、黄壤、黄棕壤3个土类,土壤结构良好,水、热、气协调,呈酸性。

4 侗族村寨生态系统

4.1 通道侗族聚居村寨区域生态系统层级分解

生态系统层级系统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具有层级系统结构,层级行为。不同层级有不同的性质。通道侗族村寨区域内(生物群系)生态系统相对全球(生物圈)层级而言,可划分为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或区域生物群系生态系统。鉴于研究的目标是侗族聚居村寨周围生态系统,从区域生物群系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层级的分解。

4.2 生态系统类别

根据生态系统概念及区域生态系统层级分解原则,通道县侗族聚居村寨区域内存在2个一级生态系统,它们是在区域内生物群系生态系统层级下同一层级构成的平行系统。在一级系统以下,以植被型(组)或生物类群组合与相应环境结合确立一级生态系统层级的亚系统,再以植物群系组成生物类群与相应环境确立亚系统层级下的子系统。

4.3 森林生态系统

侗族聚居村寨周围森林可划分为6个亚系统,13个子系统。

(1)常绿阔叶林亚系统,含樟类(Cinnamomum)、栲类(Castanopsis)、青冈栎类(Cyclobalanopsis)、含笑类(Michelia)、木莲类(Manglietia)、木荷类(Schima)和多树种混交的4个森林生态子系统。

(2)常绿、落叶阔叶林亚系统,含枫香(Liquidambaformosana)、木姜子类(Litsea)、润楠类(Machilus)、榉木类(Zelkon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栲类、刺楸(Kalopanar septemlobus)、青冈类等与多树种混交组成的3个森林生态子系统。

(3)落叶阔叶林亚系统,含水青冈类(Fagus)、翅荚木(Zenia insignis)类、枫香、香果树(Emmenopteryskenryi)、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榉木类与多树种混交组成的3个森林生态子系统。

(4)针叶林亚系统,含松类(Pinus)、杉木(Cunning-hania lanceolata)2个森林生态子系统。

(5)竹林亚系统,含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箬竹类(Indocalamus)2个林生态子系统。

(6)在南部村寨有亚热带沟谷雨林亚系统,含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和多花山竹子(Garciniamultiflora)与多树种混交组成2个森林生态子系统。

4.4 水域生态系统

包括流水水域1个亚系统,含河流淡水和山间溪流淡水2个水生生态子系统。

5 森林生态系统特征

5.1 侗族村寨森林生态系统分布

聚居在侗族村寨周围的森林生态系统,属类型较多,结构最为完整,自然属性最强的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为中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临口、下乡、木脚的侗族村寨中低山地,分布较集中,在不同村寨的后龙山中保存着原始林或原始次生林的残遗斑块,如木脚溪上、凉江、大坪等村寨的乐昌含笑林(Michelia chapensis forest)、甜槠+栲树林(Castanop-sis eyrei and Castanopsis fargesii forest),聚居在临口太坪岩丹霞地貌村寨的青冈栎林(Cyclobalanopsisglauca forest)等。常绿、落叶阔叶林是一类次生性的处于演替过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散布于各个村寨周围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中。沟谷雨林主要分布在通道南部属珠江支流浔水上游坪阳新江、甘溪恩科、张里等侗族村寨山林中,特别是恩科侗族村寨的山林中还保留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沟谷雨林的原始的或原始次生林的残遗斑块。落叶阔叶林在中低山是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过渡类型,但像枫香林(Liquidambar厂ormo-sana forest)、翅荚木(Zenia insignis forest)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在木脚水平、临口上洞、传素潘家寨聚居的侗族村寨,海拔在800 m以上,为中高山地带,主要为地带性植被,如亮叶水青冈林(agus lucida forest)青钱柳(yclocarya palirus forest)。过渡性落叶阔叶林小块状散布于森林生态系统中。针叶林主要分布于北部的溪口、杉木桥、江口侗族聚居村寨周围,如马尾松林(inusmassoninana forest)在溪口画笔村寨有上百年以上的“风水林”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在坪阳新江侗族村寨“风水林”中出现于海南五针松林(Pinus fenzeliana forest)。马尾松、杉木林为演替系列阶段上的森林,而海南五针松为干湿热气候明显的沟谷中低山山地的地带性森林。竹林呈零散分布,多出现于村寨聚居的左右的森林中。

5.2 侗族村寨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外貌

通道县森林生态系统中,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东部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区的南岭山地南坡森林亚区、雪峰山南部低山丘陵亚区和桂西北高原边缘森林亚区的交汇带(蒋有绪,1998)。由于区内气候的差异,使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与外貌特点产生很大的差异。

在坪阳新江、甘溪恩科、张里南部聚居的村寨,由于北面武陵山和雪峰山的屏障作用,使冬季南下的冷气流到达这一区域之后其气势大为减弱,加上通道县境内的牛皮界至传素山山脊的阻滞和沿珠江支流浔江而上的北上暖湿气流溯溪而上在八斗坡分水岭汇合,滞留,成雨。保持了南区的暖湿环境,使得华南区系和黔桂区系的动植物种类均能在此生存和繁衍。加上沟谷的梵风效应,加上暖热环境,使区域内植被在具有黔桂、华南2个区系汇集的特点。例如阿丁枫(1tingia chinensis)竹柏(odocarpus nagi)多花山竹子(arcinia multiforn)海南五针松(inus fenzeliuna)观光木(soongiodendronodorum)罗浮栲(astanopsis fabri)黧蒴栲(astanopsis fissa)等。这些成分可以成为沟谷雨林的重要组成,黧蒴栲、海南五针松成为这里的优势种。

在东部的下乡、临口、木脚的侗族村寨的“风水林”中森林生态结构保存较好,很少受到破坏,在组成上,由多种植物种类组成。主要成分有:银杏(inkgo biloba)铁坚油杉(eteleeria daridiana)沉水樟(innamomum mi-cranthum)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红豆杉(Tax-us chinensis-oar.mairei)、闽楠(Phoebe bournei)以及栲属(Castanopsi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石栎属(Lithocarpus)、栎属(QiAercus)、含笑属(Michelia)、木兰属(Manglietia)、木荷属(Schima)、松属(Pinu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榉属(Zelkova)、榆属(Ul-mus)等。由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甜槠(Castanopsis eyrei)、翅荚木(Zeria insignis)、沉水樟、马尾松等为优势种组成森林生态系统。在外貌上,森林群落结构较复杂,乔属由2~3个亚层组成,层间树冠重叠交叉,难以分辨,优势种多个。

在临口太坪岩聚居的侗族村寨周围山林,由于属丹霞地貌,常绿阔叶林主要出现在有一定厚层土壤分布的沟谷和山麓,在组成上,由多种植物种类组成,主要组成成分有:黔桂润楠、猴樟、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rn)以及栲属、青冈属、石栎属、栎属、柃属(Eurya)、枫香、杨梅属(Myrica)、松属、木属(Loropetalum)等属中的种类。马尾松、枫香等优势种组成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在外貌上,森林群落结构复杂,乔层由2~3个亚层组成,优势种多个。林内层外植物发育,木质藤本在林中攀绕,穿越于林中,粗大者多见。

在通道北部溪口、杉木桥、江口的侗族村寨周围的山林,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保存较好,在组成上,也由多种植物种类组成,主要组成成分有:银杏、杉木、马尾松、飞蛾槭(Aceroblongum)、青冈属、石栎属、栎属、栲属等属中的种类。有马尾松、杉木、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gilua)、枫香、甜槠、樟树(Cinnamomomum camphora)、大叶青冈(Cyclobalamopsis jenseniana)、木荷、紫果槭(Acer cordatum)、多脉榆(Ulmus castanei folia)、杨梅、黄檀(Dalbergia hupena)、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优势种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在外貌上,森林群落结构较复杂,乔层由2~3亚层组成,层间树冠重叠交叉,难以分辨,优势种多个。

在通道西部的播阳、独坡侗族村寨聚居“风水林”,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至今保存完整。在组成上,由多种植物种类组成。主要组成成分有:木莲(Manglietia for-dana)、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楠木(Phoebezhennan)、木荷、枫香、樟树、朴树(Celtis sinensis)、糙叶树(Aphanatheaspera)、冬桃(Elaeocarpusduclouxii)等种类。木荷、木莲、青冈、枫香、甜槠等为优势种组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在外貌上,森林群落结构复杂,乔层由2~3个亚层组成,层间树冠重叠交叉,难以分辨,优势种多个。林内层外植物发育,木质藤本在林中密布、重叠、攀绕、穿越林中,粗6~10cm者多见。

6 水域生态系统特征

水域生态系统在侗族村寨所占面积比例不大,包括静水水域生态系统和村寨前流水水域生态系统。静水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出现在村寨中的鱼塘、周边的水库。鱼塘、水库水的流动和更换都较慢。

(1)鱼塘、水库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一是界限明显。比陆地生态系统的边界容易划定,在能量、物质流过程中处于半封闭状态。二是面积较小。人工水库面积不大,鱼塘面积更小。三是水量变化大,雨季水量大,少雨或干旱季节水量小。组成静水水域生物群落,有莲(Nebumbo nucifera)、水烛(Typha angustifolia)、蔗草(Scirpus strobilinus)等;漂浮植物有睡莲(Nymphaeatetragona)、菱(Trapa bicornis)等;沉水植物有眼子菜属(Potamogeton)、金鱼藻属(Ceratophyllum)、苦草属(Vallisneria)等。鱼塘和水库中有人工放养的鲢鱼、鲤鱼及草鱼。

(2)流水水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流水水域生态系统是指侗族村寨前水流流动湍急小溪和流动较大的江河,其特征一是水流不断,河流中水流随河段、部位和时间而变。二是河流和周围陆地有较多的联系。流水水域河岸生物群落,有乌桕(Sapium sebiferum)、枫香、垂柳(Salix babylonica)、朴树、多脉榆(Ulmus castane-ifoli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异叶榕(Ficusheteromorph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水杨梅等。三是河流中分布着较多的鱼类生物群落。

7 植被类型的组成结构、类型

7.1 植被类型的组成结构

在《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中,通道县境内有7个植被型(62个植物群系)。

7.2 植被类型

(1)常绿阔叶林。含青冈栎+黔桂润楠林(Cy-clobalanopsis glauca and Machilus chienkweiensis for-est)、青冈栎林(Cyclobalanopsisglauca forest)、细叶青冈林(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 forest)、石栎林(Lithocarpus glaber forest)、罗浮栲林(Castanopsisfabric forest)、栲树林(Castanopsis fargesii forest)、甜槠+青冈栎林(Castanopsis eyrei and Cyclobalanopglauca forest)、沉水樟林(Cinnamomum micranthumforest)、黄樟林(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forest)、香樟林(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forest)、赤皮青冈林(Cyclobalanopsis gilvu forest)、木荷林(Schima su-perba forest)、飞蛾槭林(Acer oblongum forest)、桂南(南方)木莲林(Manglietia chingii forest)、竹柏林(Podocarpus nagi forest)、黧蒴栲+罗浮栲林(Castan-opsis fissa and Castanopsis fobri forest)、多花山竹林(Garinia multiflora forest)、甜槠林(Castanopsis eyreiforest)、木莲林(Manglietia fordiana forest)、黔桂润楠+杜英+青榨槭林(Machilus chienkweiensis andElaeocarpus sphaerocarpus and Acer davidiit如rest)、乐昌含笑林(Michelia chapensis forest)、钩栗林(Cas-tanopsis tibetana forest)、观光木林(Tsoongiodendronodorum forest)22个群系。

(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含刺楸+青冈栎林(Kalopanax septemlobus and Cyclobalanopsis glaucaforest)、拟赤杨+罗浮栲林(AlnipHyllum foytuneiand castanopsis fabric forest)、枫香+豺皮樟林(Lipuidambar formosana and Litsea coreana forest)、黔桂润楠+榉木林(Machilus chienkweiensis+Zelkovaschneideriana forest)4个群系。

(3)落叶阔叶林。含亮叶水青冈林(Fagus lucida forest)、水青冈林(Fagus longipetiolata forest)、翅夹木林(Zenia insignis forest)、刺楸林(Kalopanax sep-temlolous forest)、八角枫林(Alangium chinense for-est)、湖南山核桃林(Carya hunanensis forest)、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 forest)、黄檀林(Dalbergia hu-peana forest)、枫香林(Liquidambar formosana for-est)、榉木林(Zelkova serrata forest)9个群系。

(4)暖性针叶林。含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 forest)、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海南五针松林(Pinus fenzeliana forest)3个群系。

(5)竹林。含毛竹群落(Form.Phyllostachys edu-lis)、篌竹群落(Form.Phyllostachys nidularia)、宽叶箬竹群落(Form.Indocalamus latifolium)3个群系。

(6)水生植被。含莲群落(Form.Nelumbo nucif-era)、水竹叶群落(Form.Murdannia triqaetra)、满江红群落(Form.Azolla imbricata)、浮叶眼子菜群落(Form.Potamogeton natans)、睡莲群落(Form.Nym-phaea tetragona)、黑藻群落(Form.Hydrilla verticil-lata)、马来眼子菜群落(Form.Potamogeton malaia-nus)、金鱼藻群落(Form.Ceratophyllum demersum)、石龙尾群落(Form.Limnopila sessiliflora)、草茨藻群落(form.Najas graminea)10个群系。

(7)附壁藤本植被。含小叶云实群落(Form.Cae-salpinia milletii)、薜荔群落(Form.Ficus pumila)、爬山虎群落(Form.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络石+绿爬虎群落(Form.Trachelospermum uasminoides andParthenocissus laetivirens)、绿爬山虎+常春藤群落(Form.Parthenocissus laetivirens and Hedera ne-palensis vat.sinensis)、藤黄檀群落(Form.Dalbergiahancei)、毛茹群落(Form.Piper puberulum)、爬藤榕群落(Form.Ficus sarmentosa var.impressa)、羽叶蛇葡萄群落(Form.Ampelopsis chaffanjoni)、雷公莲群落(Form.Amydrium sinense)10个群系。

8 植物资源

通道县侗族聚居村寨周围的森林生态系统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类型,为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成为许多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因此,植物资源丰富,在保存较完整的5处“风水林”中,植物资源100科260属1201种,其中树种资源达35科63属102种。按1999年8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本区域内保护植物有12种。其中一级保护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等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有樟树、闽楠(Phoehe bournei)、楠木、翅荚木、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榉木、沉水樟等8种。属湖南省重点保护的植物有铁坚杉、湖南山核桃、青钱柳、金叶含笑等4种。上百年以上的古树较多,胸径在80 cm以上的达265株。

9 结语

侗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基于一种朴实的自然生态观念,侗民们把森林、土地和人及万物,放在一个共生的、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中,认为他们千百年来赖以生息繁衍的是森林和土地,并把自己聚居村寨周围生存环境,利用、侗款、“山标”、“树标”等多种方式封为“风水林”,把古树封为“神树”,使这里保存最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中6个亚系统,18个子系统,水域生态系统2个亚系统,5个子系统。保持完整的7个植被类型,61个植物群落。植物资源100科260属1201种,其中树种资源达35科63属10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上百年以上的古树较多,胸径在80 em以上达265株。从宏观上分析,该区域内生态系统中仍保存着较强的自然属性,可向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试验场地和参照系。

上一篇: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下一篇:电视广告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