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20 11:08:33

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对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根据我听老师们的课及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我打算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入手说说我的想法。

一、课前:

1.增强新课改的意识,课前设计要体现课标精神

当前,大多数教师积极实施新课标,进行新课改,热情高涨,而且做的也很好。但有些教师动作慢些,从所授课情况,从所写的教案情况,可以窥见一斑。教案没有创新,教案设计还是老一套。备课时还按“导入―讲授―巩固―小结―作业”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与其说这是教学技巧、方法的落后,不如说是教育观念的落后。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改革备课方法先改革备课思想,更新观念。八、九年级化学课本相对七年级是老教材,老教材也要用新教法教。化学教师也要增强新课改的意识,要有新课改的具体行动,从自身作起研究课程究竟如何改。把课标的理念容在教学设计之中,从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等各方面体现课标精神,新课程才会得以实施。否则,教师学习课标是一回事,备课又是一回事,教学还是老路子。况且,教案的书写并不是将教学内容课本知识按步骤罗列下来,课本知识写在书上,写得既细致又全面,况且作为教师必须掌握已溶在脑海的内容,不用写出来。教案是教学方案,是教学程序,写的是教师、学生该干什么、怎么干的活动内容。 所以增强新课改的意识,备课时想着新课标,才能让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2.改变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

现在教师备课大多数自己的课自己备,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自己讲的自己知道,可谓“关门教书”“闭门批改”。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教师的合作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八、九年级的化学科的备课组成员如果集体备课,集中说说议议,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理念,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写教案的过程恰是对课堂教学筹划的过程、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集体备课就是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等几项工作结合起来。如果老师们再互相听课、评课,进行教研活动,以老带新,骨干教师跟踪指导新教师,取长补短,就可以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以学定教”,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内容

集体备课,集体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什么呢?我认为还是从怎样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怎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怎样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设计教学情节。

(1) 把教师让学生“专心听讲”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多动多讲多问”的有意义的问题。也就是把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操作、例题等基本知识中的句号变成问号,改编成学生探究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的课堂状态。用有思维容量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用问题解决重点、难点。

(2)尽可能地多设计些实验,以实验引导,克服说教。

(3)教学设计时让化学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生才学得有趣,才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这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上是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还要注意的是: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教案写好了,走进课堂之前,还应备思维教案,象放电影似的在脑海中过一遍,在想象课堂上课,做到胸有成竹。

二、课中:

课堂教学进行之中,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体现新课改精神。

1.注意营造民主开放鼓励个性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愉悦为中心教学。

2.尽量做到“三不”: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比如:小组讨论后老师代讲;学生实验了,老师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都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3.做到“三允许”:课堂中,不能总是设疑导思,设疑导思,那样只是把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疑惑。老师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题外,更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允许学生有疑就问,大胆质疑,使学生认识到: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二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意识到: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三让学生思考时允许邻近的学生之间商量,小声说话,商讨问题说话,课堂不叫乱。

4.适时评价:评价有考核、激励两重含义。既包括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运用的程度,是充分肯定还是纠正学生的不足

三、课后:

新课改对课后的要求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反思是反省、思考。具有研究性质。反思课堂效果,反思课前设计在本课的实际运用情况,反思师生双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改进等。

上一篇: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