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时间:2022-08-24 04:17:23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摘要】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学习,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小组的团队精神和小组意识一旦形成,便能发挥其巨大潜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促进小组的成长。

【关键词】合作学习 定向 全员参与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备受理论界关注的“合作学习”,正以其“亲切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交谈、融洽的氛围、高效的获得”被越来越多教师所接纳。“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正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生命力在于其“合作目标”,合作学习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什么是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很多学生知之甚少,因而在学习上往往会走两个极端。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学习习惯呢?

一、根据儿童性格特点,进行小组搭建。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学习,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小组搭建中,教师可根据儿童的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 需要说明的是,小组成员不宜太多,以4、5人为宜,有利于积极的相互支持与配合,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根据小组特色或组员期望为小组取名,

二、“定向”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始

所谓“定向”即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因为明确目标,同学们就可以驾驶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在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提出学习的目标,然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发 辉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参与定向;所谓定的“向”才具有广阔性、深刻性,才具有学习、思维的价值。

三、进行小组培训,形成合力团队

对于混合编排、协调搭配组合成的小组,可进行短期培训,使每个小组成员意识到团队精神是合作学习的成功要素,使他们认识到个人责任和相互信赖的重要性。

四、教师加强指导,促进小组成长。

小组的团队精神和小组意识一旦形成,便能发挥其巨大潜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促进小组的成长。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注意:

(一)、讨论时全员参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下到小组讨论中去,采听讨论过程,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重视“全员参与”的现象。

(二)、展示时全员参与。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在学习反馈交流时,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各抒己见。有试验时,各自分担不同的任务,一个都不落下。这样,学生不会产生侥幸心里,使之有一定的压力,产生动力。

(三)、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良好的健康的竞争只会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教师重视的是成员的参与,分工的不同,合作的协调。在一段时间的小组竞争下,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非常默契,并逐渐形成各小组的特色。如有的小组站到大家面前,组长就会向大家介绍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有的小组在展示汇报是,动作大方,语言流畅,行动一致,很具有团队作风,使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力量。

五、加强课外联系,有助学生发展。

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如果只限于课内的合作,那是一种缺憾。加强小组成员的课外联系,有利于合作精神的拓延,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弥补教师力量的不足。

1、建立电话网。每个小组建立一份同组成员的电话网,在小组长的带动下,成员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2、增强网络沟通。21世纪,计算机已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也成了儿童沟通的独特桥梁。小组成员互留Email地址,加强网络交流,促进语言提高与信息技术的运用。

3、注重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互交往。学生之间的课外交往不仅是小组内成员的交往,还可以是小组与小组间的交往,扩大交往面,增强交往效果,培养他们向外拓展的能力。

总之,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从小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认识的、交往的和审美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