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配电网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问题

时间:2022-07-20 09:40:15

浅谈我国配电网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问题

摘 要:伴随着我国用电范围和用电量的持续增加,近年来,关于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各类技术问题成为了广大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文章从配电网电力工程角度入手,分析出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总结相关对策,此外还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总结出配电网施工中应注重的相关要点,对于指导电力工程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6-0102-02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各类家用电器的持续增加,对于用电量及用电输送能力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在供电系统的建设中,配电网络的设计及施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许多地区配电网的布线设计存在不足,导致相关工程质量难以满足要求,并直接造成所在地区高峰时期的用电得不到满足,从而给许多企业和用户造成了不便。此外,配电网实际使用中出现的污闪、雷击等问题也影响到配电网供电能力的正常发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电力公司必须加强相关工程的施工环节,并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及时解决。本次研究就从配电网建设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分析当前相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案,从而使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向专业化、规范化不断发展。

1 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分析

1.1 布线设计存在不足

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用电要求,因此对于配电网施工的布线要求也不尽相同。早期的配电网布线主要采用架空线路,接线形式为单端电源供电的树枝状放射式。而新建的工业园区、生活区及商业区等往往采用环形网络供电,有时甚至直接在架空线路上搭线用电,从而影响了用电的安全性和电力系统的管理。此外,前期建设的区域一定程度地存在配电网络基础设计薄弱、技术规范要求不高、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供电能力差、接线复杂及线路老化等问题,使得这些地方用电安全和供电质量难以保证,并给后期电力系统的持续改进造成了困难。

1.2 存在闪路安全隐患

实际运行中,当长期承受工作电压的绝缘件表面积污并达到一定含盐量之后,将使得绝缘件的抗冲击性能明显减弱,并在潮湿环境、雷电冲击和内过电压的冲击下引起闪络。由于绝缘件积污而发生的闪络可出现于一相或多相,还可能多处同时发生。正常情况下,非故障相电压幅值升高对绝缘件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当设备运行环境恶劣、绝缘件耐受电压降低时,在非故障相电压幅值升高的两小时内有可能再出现闪络点。

1.3 过电压威胁工程运行

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及大气过电压均会影响到电气设备的运行工作,雷电等恶劣环境则会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当电网电容电流高于相应阈值时,若缺乏相应措施,将激发起弧光接地过电压,从而严重影响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相关施工人员应采取技术措施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

2 高压配电网工程相关问题解决方法

2.1 合理规划配电网络

为了良好地发挥配电网络系统的作用,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简化供电电压等级,减少降压环节,从而实现供电质量和能源节约的统一。技术人员应对拟建的配电网络进行合理规划与勘察设计,减少线路设备中的闪络、短路、串线等问题,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首先,应做到简化供电电压等级。由于电力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经过了多次逐级降压,由此引发的电能损耗不仅造成浪费,还对电能质量及电网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应合理选择配变容载比。变电站的变压器台数和容量是关系到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实际选择工作应依据当地负荷的大小及增长趋势合理进行,从而保障供电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解决配电网污闪问题

施工人员应考虑线路设备长时间承载高压工作而引起的绝缘效果减弱、线路设备出现闪络等问题,从而最大限度提升配电网络的安全性。影响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包括闪络诱发相间短路及过电压烧毁设备问题,施工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如对开关室的绝缘子、穿墙套管、刀闸支柱瓷瓶、连杆瓶等加装防污罩等。通过上述措施,可较为有效地解决配电网出现的污闪问题。

2.3 提高配电网的抗雷击能力

对于位于雷电多发区域的配电网络,可用瓷横担代替针式瓷瓶,从而大大减少雷击事故发生的频率。实际中,一些技术措施的应用还应注重自身特性及环境适用性,如前文提到的瓷横担机械性能较差,对于大档距、大导线线路则不具有适用性。

3 配电网施工中应注重的相关要点

3.1 电力电缆引发涡流影响

电力电缆的施工中可采用钢支架、钢质保护管、架空敷设等多种方式,由于在电力电缆周围形成钢(铁)性闭合回路时可产生涡流,且当电流较大时涡流的影响强度和范围也较大。因此在相关电力工程建设中,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避免涡流现象。

3.2 电力电缆的机械损伤和密封问题

实际施工中,电力电缆如果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较大,则可对导体内部产生机械损伤,从而影响电缆绝缘强度并引发施工故障。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电缆受到的扭力,在电缆转弯时注重角度的控制,从而杜绝内部机械损伤现象。此外,实际施工经验表明,绝大多数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头的故障原因是由于密封不良,潮气侵入而造成绝缘强度下降。因此,做好相关接头的密封工作对于保障相关工程质量十分重要。

3.3 电力电缆敷设安装

电力电缆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任务,其敷设安装方式包括直埋敷设、电缆沟敷设、电缆穿混凝土管块敷设等。首先,直埋敷设施工中应注意电缆沟深不小于0.8 m,并将沟底铲平夯实;电缆埋深要求不小于0.7 m,电缆的上下各有10 cm均匀密实的砂子(或过筛土),其上覆盖砖或混凝土盖板。其次,电缆沟敷设施工中应预埋金属支架。电缆多时可在两侧同时设支架或用电缆隧道敷设。实际施工中,应将低压电缆与高压电缆分别设置在电缆沟的两侧。控制电缆与电力电缆也应尽量分别设置,如无法分别设置时应将电力电缆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第三,电缆穿混凝土管块敷设方式适用于通讯电缆的敷设,施工中用1:3水泥砂浆垫底,并采取缠绕纸条等方式避免砂浆进入混凝土接缝处。此外,电力电缆的辐射安装方式还包括排管敷设、电缆桥架敷设等。

4 结 语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给配网电力事业带来了机遇和重任。与此同时,供电配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及经济性已成为相关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分析了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了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文章认为:高压配电网实际工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包括布线设计存在不足、存在闪路安全隐患、过电压威胁工程运行等等。在配电网施工的相关工作中,研究者应做好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不断完善配电网结构,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解决配电网的污闪问题及抗雷击能力,同时注重配电网施工中可能引发的涡流现象、电力电缆的机械损伤和密封问题、电力电缆敷设安装等相关管理工作,从而促进我国电力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本次研究对于提升我国配电网电力工程施工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亮.综合分析配电网电力工程存在的技术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

[2] 张冬梅,李丹丹,盖钰.浅谈电力工程中电力电缆的敷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

[3] 张宇.试析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3,(32).

[4] 吴海燕,马云鹏.电力工程管理探析[J].科技促进发展,2009,(12).

[5] 温卫强,邢志宏.电力工程建设与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8).

上一篇:基于校园网的云数据安全分析 下一篇:ZPW—2000A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的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