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20 08:44:02

论中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学生的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成效显著。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我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如《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但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于90年代中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于21世纪初期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我国江苏省在2005年秋学期在起始年级全部实施了新课程标准,并利用暑假进行了大范围的“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师培训。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在实施新课程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按均衡编组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的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通过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的主体过程,在平等参与的机会中通过合作交往,学生从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一起表演中实现对音乐学习的目的,在音乐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造过程中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合作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它既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途径之一,也是音乐课程实施的新资源。

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改革中普遍采用的“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不再是知识本身的获得,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有利于纠正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发展受限的弊端。合作学习,集多人智慧于一体,给学生更宽松的发展空间,提高其创新、合作与交际能力,学生取长补短,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更多的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模式中走了出来,提高发展需要的各种能力,并常常有思维碰撞火花呈现,确实能给听者得到享受和启迪。但合作学习方式是诸多学习方式的一种,并不是万能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与其他学习方式适当地匹配。若片面地理解,为合作而合作,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轮番轰炸,表面上看轰轰烈烈,实际上只能是事倍功半、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就不能取得实效。因此,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统筹安排,积极引导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但是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有问题困扰着我们,如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都有待去研究、改进。我相信: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音乐教育的新时代!

上一篇: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下一篇:唢呐曲《百鸟朝凤》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