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幼儿学前教育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7-20 07:52:32

对当前幼儿学前教育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幼儿学前教育是孩子开始接受后天教育的起点,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人格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体制、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当前幼儿学前教育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10年,国务院专门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它指出[1]:“学前教育是孩子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最薄弱的环节。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当前,幼儿学前教育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入园难、入园贵”矛盾日益突出、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趋势明显、幼儿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严重不足等三个方面。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办好学前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入园难、入园贵”矛盾日益突出

让适龄儿童适时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但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矛盾日益突出,父母为了孩子能有个度过快乐童年的好去处,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幼儿园既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游乐场”,如今也是家长们的权力和财力的“角斗场”。有分析指出[2],“入园难、入园贵”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在国家财政预算中不是单项列支,其经费包括在中小学的教育预算之中。而由于中小学教育属于普及义务教育的前沿“阵地”,因此各级政府严重挤压了本应投入到学前教育的资源,从而导致当前幼儿园数量少且规模普遍较小。有数据表明[2]:2009年全国3至6岁学前儿童的入园率只达到50%左右,有近一半的适龄儿童无法适时进入幼儿园学习。

面对如此现状,近两年来不断有代表提议将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从而使学前教育的资源投入得到保证,实现从原来过度依赖于市场调节到政府进行适度关注的转变。但是我认为,对当前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纵然能够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这一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不应仅仅满足于资源的大量投入,而应该在资源投入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教育资源均衡化配置,即教育公平性问题。因为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尤为迫切,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上优质幼儿园。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优质幼儿园依然是“香饽饽”,仍然难逃“入园难、入园贵”的魔咒。而一般的幼儿园却可能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景况,这不仅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也会对这部分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造成打击,最终出现优质幼儿园愈做愈强、普通幼儿园“凋零”而退出竞争市场的尴尬局面,使得“入园难、入园贵”走进恶性循环的怪圈。

二、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趋势明显

当前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升学竞争的压力亦越演越烈。一些仁人志士高呼“为孩子减负”口号多年,但成效甚微。我认为出现这种后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长们喜欢趋之若鹜,都“坚定”地拥护了一个可怕的信念:“永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固执而惶恐地认为优质教育资源始终有限,一步不慎,可能满盘皆输,其背后的逻辑也较“疯狂”:如果不能接受好的学前教育,就可能上不了好的小学,从而上不了好的初中和高中,接而考不上好的大学,导致找不到好的工作,最终上升到没有好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的高度……面对如此“明显”的利害关系,“小学化”教育向学前教育转移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学前教育处于利害关系的起点!很多家长明知这种“揠苗助长”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天真快乐的童年,但由于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分数有着至高无上的话语权,这就如同湍流之中赛龙舟,大家都奋勇向前,不进则退!

学前教育“小学化”趋势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3]:教学内容“小学化”、授课形式“小学化”和行为规范“小学化”。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和各方面认知能力都还不成熟,过早开设英语、心算算术等小学课程不仅效果甚微,而且容易使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相对而言,授课形式“小学化”和行为规范“小学化”的后果更为严重,它将小学课堂流程化教学方式直接套用于学前教育,完全偏离了“寓教于乐”的学前教育思想,过分强调规矩、纪律严重扼杀了儿童好动、好奇心强的天性,随之带来是孩子创造力和灵性的缺失!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前教育趋向“小学化”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改进。第一,“唯分数”论英雄的选才标准不应成为唯一标准,需要制定一种多元化的升学选拔标准,鼓励孩子多元化发展;第二,加快小学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化使得学前教育“小学化”变得毫无意义,能够为学前教育营造一片宽松的学习空间。第三,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对幼儿园使用教材进行规范管理,不准开设中小学学习课程。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唐代大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道”和“业”分别指思想道德和专业技能。他们同为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但“道”居于前,是培养人才的先解条件,我们常说的“做事先做人”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孩子成才的引路人。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教师思想道德素养的高低对孩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最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过度依赖于民营资本,相关机构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度,从而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导致幼儿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严重不足,幼儿教师侮辱、体罚儿童事件时常见于报端,不良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们的心灵健康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鉴于此,我认为幼儿教师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第一,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教师不能随意打骂体罚学生,而要成为学生那方天幕边最耀眼的那颗星辰:远看要像一盏灯,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为他们指路引航;近看要似一团火,能融化他们心中的浮冰,使他们燃起学习、生活的激情。第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儿童都具有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求幼儿教师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刻想着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用高尚品德、良好习惯去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第三,自主创新、终身学习。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和社会发展接轨。反之,如果老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最终将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强大、民族兴盛的希望!针对当前幼儿学前教育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了系统性阐述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各级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家长、幼儿教师都能认清自己的职责与使命,齐心协力把学前教育做好,相信一定可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朗朗乾坤!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EB/OL].

.

上一篇:如何指导开放性区域游戏 下一篇:巧选暑假日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