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细节再思考

时间:2022-07-20 05:46:01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细节再思考

【摘 要】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

【关键词】理念;语文;教学

我们知道语文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就要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折射出的基本理念。

一、教学细节

初中语文教学中从教材的特点入手进行教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文章不同的体裁特点,其次是课文本身的写作特点。我们知道不同体裁的文章,教法应不同。在教一般的记人叙事的文章时,要想法让学生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表现什么人物,而所写的这些材料是怎样组织安排的,找出其中的规律来。还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记叙语言的特色,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或是人物本身的语言描写。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到一篇课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段内容对表现主题能起什么作用,课文是采用什么形式来映主题的,其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在教学活动中也应从这几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也都应围绕主题来展开。

二、精心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终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它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既是动态的,就应忌平铺直叙,就应有高潮。另外,从心理调节的角度看,高潮能激发兴趣,提高吸引力,更多利用学生无意注意,消除疲劳感,有时甚至可以纯粹为了调节情绪与气氛也设计高潮。高潮常见的是课堂气氛炽烈昂奋、创造性思维火花撞击、进发、跳跃。高质量的高潮设计,就是思维品质的提高。高潮的设计其次讲究时机的把握,要避免过早,也要排除太晚,一般要安排在课的中间。

教师授课一直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求知、创新的欲望,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目的。

创造性地进行综合性学习。新教材的作文教学体系与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可以说这是语文教材变化最大的一部分内容。新教材把作文训练放在综合性学习中,其内容丰富多彩。

写作原本就是学生对外部世界认识后进行表述的过程,在作文课前让学生充分准备,自主寻找材料、分析材料、占有材料,让材料为我所用。这样既能够培养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又能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

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回答”为”提问”。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如讲

三、情感因素

教育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未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挖掘教材因素,实现情感共鸣。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四、转变教学观念,发挥主体作用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此同时,如何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使受教育者成为己教育自己的人,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育的显著特征,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都要面临的一个共同话题。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在语文课里体现语文工具性特征的同时,强化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剂良方。语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想象、情感体验、评价判断等环节。

上一篇:略谈中职美术有效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浅析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