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学生感动

时间:2022-07-20 05:08:35

努力让学生感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的,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生命,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是的,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纵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

听过《太阳和北风》的故事吗?一天,有一个行者在赶路,太阳和北风看见了,它们俩打赌,看谁能够使行者脱去裹在身上的厚厚的棉衣。北风用呼呼的威力吹着行者,想让大风吹开行者的棉衣,可无论北风怎么样的吹,不但没有吹开,吹走行者的棉衣,行者的棉衣反而裹得更紧了。太阳来了,它用温暖的阳光和煦地照在行者的身上,行者越走越热,不知不觉地脱去了身上的棉衣。

这则寓言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很大的启示:很多时候,在我们限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混沌窘境时,如果继续死心踏地的往死胡同里钻,结果只会绝望于“走到尽头茫茫然”的可悲局面。这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心态,或许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对孩子要像太阳那样,用温暖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中体会温暖;如果一味地强逼压制,这样,会使孩子感到有一种极强的心理压力,且物极必反,产生强逆的反抗心理。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能再像以前的老教师采用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他们已逐渐有自己的观点。

一次,上《春雨的色彩》一课,通过一群小动物对春雨的色彩的争论,知道了“春雨是绿色的,春雨是红色的,春雨是黄色的”我让孩子们想像“在你眼中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可以简单地说说理由。”气氛显然热烈得一直在膨胀,可是随之空气中散发着自由、散漫的浓烟——有的站起来,有的身子靠在后面同学的桌子上,有的耷拉着脑袋。顿时,一股无名之火油然而生,这些小家伙,把我放在眼里了吗?要不然我的苦口婆心怎么在课堂上得不到反馈?看来不给点颜色看看,还真不知会得寸进尺到什么程度?转念一想,这不是落俗么?过一阵子还不是“滔声依旧”、“容颜不改”?这样暗忖时心中竟有了主意。“小朋友,你们知道张老师喜欢什么颜色吗,谁来猜猜?”答案不下十种,而他们的依据着实让我忍俊不禁,“老师喜欢红色,我每天得一朵小红花多光荣呀!”“不对,蓝色才是老师喜欢的,老师心情不好时,看看天空,看看大海,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看着孩子们争得面红耳赤,个个希望老师赞同他的意见,我故作神秘地说:“小朋友们都很厉害,大千世界绚烂多彩,张老师喜欢多种多样的色彩,但更热爱绿色。”很快地我的表情转为认真,“因为绿色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你们看叔叔穿着一身墨绿的制服,多神气,多精神!咱们班也有些喜欢绿色的小朋友是吧,瞧,他们坐得多好呀!”没想到,这一下“刷刷”地竟都端坐起来,直到下课,孩子们再也没有交头接耳,无精打采的,奇怪的是他们沉重的小手也都高举起来。没想到我的“绿色”之见发挥了神奇的功效。

回首往事,多少次课堂上我所酝酿好的热情与自信常常因为他们的“我行我素”而烟消云散,而我的“坐好”、“你站着!”“不好好上课出去!”等命令、恐吓随着使用的频繁也很快失去了它的尊严。

所以,如果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就会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班主任要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晚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打开胸襟,真心实意,把老师的温暖与爱,送到孩子的心坎上。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愿天下所有的老师是“太阳”,而不是压制孩子,急于求成的“北风”。

上一篇:让课外作业成为创新园地 下一篇:思品课中的网络道德教育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