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应用

时间:2022-07-20 03:47:12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为对象,阐述了“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应用,“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功能特点及其实施意义,并对其构成要素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设计行业对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建议与理由。

关键字 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高职室内设计教育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学校数量、学生人数、课程设置在国家大众教育中已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在激烈的生源竞争、学生就业压力竞争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增强竞争力是职业院校学校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订单化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有一个载体进行具体化运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采用工作室制(Workshop)教学模式可以追溯到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Bauhaus)。包豪斯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不过,工艺与手工技巧是能教得会的,基于此包豪斯以作坊为基础,在作坊中学生通过手工技师的手工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材料、工艺、肌理等技术和工艺的关系。在这种教育体系中,作坊是教学的主要场地和方式,将艺术设计教育由美术型引导到与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学生是在实干的过程中与有经验的人进行合作式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使教与学的成果直接以产品的方式展现出来,取得企业的生产订单,通过社会的渠道使教与学的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可以说,作坊的形式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工作室形式的雏型。它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设计师培养等要求,对今天工作室制教学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所倡导的“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理念,符合高职教育“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人才培养要求。

这里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也是借鉴德国“包豪斯”工作室教学的成功之处,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按照本专业的不同课程阶段导入若干个工作室进行实践教学,各工作室以市场个案为特征进行教学,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工作室” 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各大高校各个专业也相继采用这种模式,并与本国的高校教育模式相结合,积极探索一种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方式。这里提出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在自己所在学校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多个教学群进行联合教学实践工作室教学模式。即高校教师教学团队构建一个教学群,设计公司为实训工作室,公司同时构建一个教学群。学生编入公司设计团队在工作室里以实际个案完成课程相关内容,形成一个以学校、设计公司、客户三者相互关联的教学实践平台。实施“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有利于更好地培养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新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

“室内设计专业属金领高端设计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年度报告中指出,2009年全国装饰行业实现产值13000亿元,年增20%以上,室内装饰行业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未来20-30年都将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面对高速发展的行业,室内装饰人才的供应出现较大的缺口……”

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艺术设计领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随着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不断增大, 艺术设计创意人员也在增多,艺术设计类专业正在迅速发展和崛起。但是,我们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观念上与方法上的差距,整体水平亟待提高。艺术设计是每个公民都应关注的大众艺术。让艺术设计的理念成为每个人的行动尺度,才可能创造出一个具有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掌握室内设计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能面向室内设计装饰公司、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建筑模型制作公司、环境景观设计等公司,从事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城市雕塑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托企业的资源与优势,淡化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的界限,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完全打破教室和现实工作环境的界限,一切教学行为均可以根据导师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空间并转换空间,教室可以是车间,车间也可以是教室。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转换为“师徒”之间的关系,教师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和了解每位学生,并能和他们展开专业及专业以外的沟通与交流,能更好地落实各项教学工作,彻底改变了以往师生疏离的现象,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每一个工作室背后应有一家或多家公司企业作为依托,“工作室”与企业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企业与“工作室”二位一体,学生进入“工作室”就意味着介入企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就预先进入企业员工角色。由此做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近距离,能够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能够有效激励与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是现今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建立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室制的室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解决学生就业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课题批准号:JG2012020852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小区排水管道改造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下一篇: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