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20 03:34:38

谈“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对策

站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发展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是何等的重要。但是,我们的一线语文教师对课程理解的模糊和偏差,课程参与意识的淡薄和参与能力的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识重视的不够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语文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主要存在课程参与意识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形式主义”仍然存在等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行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就必须对语文课堂进行科学、自觉的选择和实施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科能力。我认为除激活学生的动机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积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积累,可见积累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从积累入手,实现教学的创新,从而凸显“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如何正确认识积累的价值并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合理应用积累的策略,是我们教师应充分关注的重要问题。

观察现在的高中生,他们的生活积累并不富有,这使他们很难理解那些内涵丰富的文字材料,也影响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削弱了积累的欲求,从而影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多读、多说、多写三种渠道,来丰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和周围人们的日常活动,扩展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例如我在执教林觉民的《与妻书》一课时,采用“一拖三”的方法: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中林觉民与陈意映夫妻的真挚爱情,寻找积累与“广大劳动人民争取婚姻自由”有关的古诗文,于是无名氏的《孔雀东南飞》便走进了课堂。在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同时又介绍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些课文的迁移既能丰富课堂,活跃气氛,又能扩大积累,启迪思维。可谓一箭双雕,学生自然很欢迎。

二、鼓励教学创新

1. 大胆质疑。在“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质疑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我们既要保证质疑的时间,又要安排好质疑的时机,同时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从题目处质疑;可以抓重点词句、关键语句质疑;可以从课文中看似矛盾处质疑;可以从文章前后联系上质疑;还可以从文章重复处质疑等等。引导学生从“不问”到“敢问”再到“会问”,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有裨益。

2. 巧妙辩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辩论(讨论)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辩论中主动创新、提高。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辩论,可起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作用。辩论教学还可以促读写。所以辩论又成了检测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综合手段。所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多开展辩论教学肯定会收到好的成效。

三、构建和谐氛围

我们的课堂需要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带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应当是这样的:保持良好的心境进入课堂;在深入学习当中,由于教师的引导得法可能会产生高昂的情绪,此时,课堂上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合力。在此作用下,学生学习自然就能“入情入境”。

1. 营造平等的环境。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信息渠道能够保持畅通,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绿色平衡”。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课堂推崇真实,允许“实话实说”;鼓励争议,允许“自我表现”;倡导创新,允许“挑战权威”,故教师要让语文课堂变成“任鸟飞”的天堂。

2. 营造体验的情境。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对学生充满期望,学生自己满怀信心,期望才有可能传递、生效,在这期间成功的“情绪”体验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成功机会的“最佳区域”,使师生的相互期望形成“共振”,转为“成功”的情绪体验,进而强化学习动机。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