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为何“出得去,站不住”

时间:2022-07-20 03:32:59

汽车为何“出得去,站不住”

目前,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2008年以前,汽车出口呈高速增长,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均大于50%。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市场持续低迷,而国内汽车市场仍有很大需求,导致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增速低于进口增速。不过,到2011年,汽车行业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出口占比也回升到49%,汽车出口在全年汽车销量中所占的比例由2010年的3%提升至4%,虽不能与汽车强国同日而语,但在同年自主品牌销量大幅度减少及全球市场缓慢复苏的背景下,这一业绩仍值得肯定。

出口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整车出口不断增加

在汽车整车出口的主要品种中,轿车和载货车仍为两大主要车型。2011年轿车出口37.21万两,同比增长106.8%;载货车出口32.21万辆,同比增长38.8%,这两大品种共计出口69.42万辆,占汽车整车出口总量的81.7%,同比提高11.6个百分点。从车型来看,以往商用车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已发生改变,2011年乘用车出口量首次超越商用车,居出口首位。

在2011年前10家汽车出口企业中,奇瑞突破15万辆,仍居出口首位;长城、长安出口量虽然有升有降,但总体态势比较平稳;全年出口量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的是江淮、上汽和吉利,出口量分别达到6.75万辆、6.05万辆和3.80万辆,其中江淮由2010年的第10名跃升为第4名,上汽和吉利2010年出口量未进入前10名,2011年分别居出口量的第6名和第9名;东风、北汽和华晨的出口量同比有所下降。

此外,2011年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金砖国家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兴潜力市场。2010年,中国汽车出口基本都是规模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增长较快的非洲等国家。到2011年,汽车出口增长转向巴西、俄罗斯等更大规模的市场。其中,巴西的出口增速最为明显,从2010年的2.5万辆增长到10.42万辆,居出口量的首位、居出口额的第二位;俄罗斯市场从2010年的3.1万辆增长到2011年的7.14万辆,居出口额的首位。

零部件出口仍占主导

中国汽车产品出口一直以零部件为主。2011年汽车零部件(含发动机整机及发动机零部件)出口金额达53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占汽车产品出口总额的74%。各主要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从细分类别看,目前出口零部件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1)汽车零部件出口结构变化不大,各品种零部件所占比例相对稳定。轮胎、汽车电子电器及仪表和车身附件、零件三类产品居出口额前三位。

(2)各类零部件出口增长显著。以2011年为例,绝大部分零部件出口金额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车架增长比例达到76.7%,成为增长最快的零部件。

(3)出口面较广,发达国家市场出口金额所占比重较大。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到的国家和地区有200多个,出口到美国和日本的比例都在10%以上。累计出口额前6位国家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和英国,出口额合计为236.58亿元,占2011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金额的50.7%。

汽车零部件作为我国汽车产品主要出口品种,其出口额占全部汽车产品出口额的70%以上,但同时也存在出口零部件质量水平低、缺少自主品牌、出口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及低价取胜等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如轮胎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其竞争力相对较弱。

除此之外,大批国外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将冲击国内零部件产业,新贸易壁垒的出现使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受到诸多限制,加之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及物流费用的增加,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将逐渐丧失,这些都会构成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不利因素。

“出得去,站不住”现象需深虑

影响国内汽车产品出口增长的有利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在外部因素方面,全球经济总体增长支撑着汽车销量的进一步恢复,欧、美、日等成熟汽车市场呈现复苏局面,而巴西、拉丁美洲、俄罗斯以及印度等新兴汽车市场取得较大增长,新兴国家对中国汽车的需求呈急剧增长的态势。这都为中国汽车出口提供了较大的市场机遇,促进了中国汽车外需规模的上升。

在内部因素方面,国内汽车市场进入低速增长期,汽车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出口海外、扩大网络等方式已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谋发展、求突破的新方式。目前,奇瑞、长城、吉利、力帆等国内出口量较大的企业均已在国外设厂,并建立了较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为其产品出口奠定了较稳固的基础,增强了其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尽管我国汽车出口存在一些有利的市场机遇,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汽车出口方面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存在无序竞争。从我国汽车企业出口的区域来看,由于受限于排放标准、安全标准等因素,目前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这种区域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高度重叠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国内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

其次,服务缺位。在当前我国汽车出口行业,一个品牌在一个区域市场上允许多个出口经营企业出口,或通过一般贸易或通过边贸,这些出口经营企业在资源上互相争夺,但在服务上却没有及时跟进,用户的车子出现问题后,很难找到维修备件和服务商,我国汽车出口“出得去,站不住”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最后,在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困难和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对中国制造席卷国际市场的警惕逐步加强,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限制日益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纠纷势必对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形势造成较大影响。

上一篇:民营出展企业调查沟通会成功举行 下一篇:华新彩印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