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初探

时间:2022-07-20 02:59:29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初探

[摘要]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结果进行检验和再认识的过程。反思性学习不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更是对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进行探究,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价值。本文从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中学会反思、在探究中学会反思、在检验中学会反思、在总结中学会反思、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六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培养 反思能力

新课程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结果进行检验和再认识的过程。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务、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因此,反思性学习不仅仅是对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价值。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反思的目的和意义

认识活动是学生自身的高级心理活动,对这个活动进行认知调控,无疑是在主体内进行的。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自己所进行的活动是主体意识的表现。所以,学生必须学会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调控。反思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明确自我反思的含义和意义,根据自我反思的主体性原则,我们必须对学生说明培养的目的和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培养能否成功。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尝试错误,引导其反思,然后改正错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反思能帮助其修正错误,从而激发反思,并达到强化反思的目的。

二、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中学会反思

课堂教学包含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有四大要素,即:动因激起、内容组织、过程安排和结果利用。一堂好课必须做到激发所有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从内心去体验,去创造性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有积极情绪支撑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就要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一种尊重学生、尊重不同意见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不可或缺少的。

案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影像和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使人兴奋的学习情景。如播放配乐解说与水有关的录像或影片(如海水之波澜壮阔、滔滔江水之汹涌澎湃、林间涓水之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绵绵冰山之晶莹剔透等),使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水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美。相反,学习水污染时可以播放排污和污染造成危害的影像或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污染带来的严重危机。并反思一下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环境问题?会造成什么危害?

2、为了避免水体被污染,主要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保护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4、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三、在探究中学会反思

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重构自己的理解,激活个人的智慧,并在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超越已有信息的信息。反思学习的核心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在探究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学生进行反思:

1、为什么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2、变浑浊的物质有什么特征?

3、若往变浑浊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二氧化,它又会变澄清,为什么?

通过反思,学生加深了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重建了二氧化碳的知识结构。

在探究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

四、养成检验习惯,在检验中学会反思

学习完新内容后,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自我评判和自我完善,要求检验表达是否简明、流畅,每一步骤是否合理、准确、是否完整、全面,这是对学生具有反思意识的第一层次的要求。教给学生检验方法后,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运用方法,自觉复查检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在学生初步具有了反思检验的习惯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反思总结构的习惯,以建立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研究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平时我们常听到学生把“粗心”二字作为解题错误的借口。其实,错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养成反思的习惯,努力寻找发生错误的原因,在日常学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一般常见的错误类型有:审题不细、概念模糊、运算失误、思维片面、书写杂乱等。

(二)总结好的经验、方法,提高能力

有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我们解题开始无从下手,忽而豁然开朗,这时,要反思“一帆风顺”的原因,否则下一次遇到同类题时仍有“触礁”的可能。反思时,可想一想自己是从哪方面入手的,沿着自己思维的踪迹重温一遍其中运用了什么有用的方法,为什么自己能得出简捷的解答。

如:

1、题目的内容是什么?反思一下,有没有理解错?

2、本题是怎样做的?其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是什么?

3、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有无别的方法,这些方法哪个最好?

4、如果当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问题将会出现何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5、该题所使用的方法,技能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6、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哪些基本方法?

五、养成总结习惯,在总结中学会反思

善于总结,就是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有意识地去启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归纳总结,力图从解决问题中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用现在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后来问题的解决。

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自我反思

1、这个原理说的是什么?

2、这个原理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3、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这个原理吗?

4、这个原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适用于哪些方面?

5、该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哪些科学家做出了主要贡献?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6、学习过程中,我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换成别的方法是否会收到这样的效果?

7、我能用这个大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吗?

六、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纠错、改进提高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会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的反思。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反思得出结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与反思要适当给予肯定,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其反思意识会更强烈。

总之,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是原认知理论的一种具体体现。和认知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一样,反思活动也是渐进的。从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训练时,切勿急躁,要遵循规律,分成阶段,逐步实行,让学生在反思活动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上、下册。

2、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化学》 2006年第11期。

3、华东地师范大学主办的《化学教学》 2005年第6、7、8期。

上一篇:创造力与教育观念的变革 下一篇:浅谈网上公务车政府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