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2-07-20 02:22:23

谈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037―0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因此,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必须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另外还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对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自己成绩不如他人的原因,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 家庭、学校、社会、学生四位一体,齐抓共管。(1)加强教师身教。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地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2)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文明礼仪教育同步进行。

2. 注重反复,强化训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文明礼仪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同时,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努力,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3. 依学龄段分层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不同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重点地分层次进行。如,一二年级学生可通过儿歌、讲故事等形式,了解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脏物,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窗台的洁净。中年级通过编故事、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达标等形式强化常规制度。高年级通过出黑板报、演讲会等巩固常规文明礼仪制度。

4. 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要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

5. 防微杜渐。敏锐地发现儿童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教育、及时矫正,遏制不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要从“早”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即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如第一次说谎、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不做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家长在孩子第一次发生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纠正,待到孩子已经形成固定习惯再改正,难度就会增大。从“小”抓起,就是从小事抓起。要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形成制度,互相督促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会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承诺”,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安排学习委员定期检查各组学生的作业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同学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不工整的现象,要及时与其他同学交换意见;学要随时督促该组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中是否有抄袭现象、是否工整、是否认真,发现某同学作业中错误严重时,要及时给予辅导或寻求学习委员和老师的帮助。这样,同学之间相互督促,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使班上的学习委员和学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充分的利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上一篇:“萤光支教”校长培训的启示 下一篇:利用思维诱导法打造数学长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