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7-20 12:30:58

独立学院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目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是依照传统本科培养模式进行,由于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以二本及以下学生为主,理论基础相对较差,致使学生在按照传统方式学习时存在理论学习困难,实践学习不牢,工程应用能力弱的情况出现;而社会需要大量具有扎实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工程师。因此,探讨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在独立学院中培养出与社会要求一致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字:独立学院,工程应用,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是院级重点专业,包括机械设计与数控技术两个专业方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专业已经拥有一支理论教学水平、实践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具有较好的教学条件及一定的科研条件,为培养优秀工程领域人才打下基础。本专业以省级科研项目“XX”为依托,进行了专门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对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改革,学生学习以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为主体,打破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胆改革了培养模式:

(一)模式改革

1.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都由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任指导老师指导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既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同时又完成工程项目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对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的驾驭能力。

2.实行理论与项目教学并行:在完成一项理论教育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工程项目的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学会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

3.专业课程弹性学分制:对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实行弹性学分试点,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吃深吃透,培养一批优秀专才。

4.实行项目学分:将工程项目纳入学分,在学习期间,完成不少于30个项目学分,从而让学生加强工程应用实践。

5.实行灵活教学: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将专业理论学习集中在前四个学期中完成,后四个学期则主要是进行工程实践,完成不少于4个工程项目的训练。

(二)改革前后变化

1.为了适应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在完成所有本科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特别对工程应用项目增加了30学分,以便加强工程应用实践。

2.对完成的时间进行了大幅度改革,理论课程限定在第1-4学期完成,第5-8学期主要完成工程项目及毕业设计。

3.去除了公共选修课及非限制性选修课,将原有的课程时间增加到专业知识的巩固中。

4.由于一般本科教育中有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是办公软件的应用,有文化教育,如大学语文等课程,参与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教育的学生,因为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机使用及工程文件的编制,同时参与项目工程管理,因此,这些内容将不再单独设课,而放到项目应用中同步进行。

5.原来开设的数控编程与加工则直接在数控加工实训中同步进行。

6.现代生产管理减少了学时总数,在项目应用中同步训练。

通过以上取舍,目的是在不大幅度增加本科教学学分的前提下,保证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加大工程项目训练力度,让学生更加贴近工程实战。

二、工程项目

为了保证学生通过工程实践项目训练,能达到工程应用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全新的产品设计与科研项目作为教学用的工程项目,让学生全程参与,并成为设计、制造与科研的主体,全程参与项目管理与实施,在教学上,先提炼一批项目,为下一步教学打基础。

所有训练项目都来自学校或协作企业工程项目,训练力度由浅入深、先简后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工程应用过程。如学生在完成“全液压新型注浆泵研制”这个课题时,教师根据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研究,找出一种最佳的注浆泵的工作原理,再由原理的画出产品原理图,再到结构图,进行相关计算,得出零件结构尺寸,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工程软件完成产品的三维设计与工程图绘制,完成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并动手参加产品试制,生产管理等工作,最后完成产品总装。

三、教学实施

教学过程包括理论教学与工程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中,为保证前四个学期能完成所有本科专业要求完成的课程,每周课量适当增加,教师跟踪辅助。由于采用导师制模式,一个指导教师完成2-3名学生的指导,因此,每个导师可根据学生接收能力的不同而分别对待,由导师负责学生所有课程的学生指导,并由教学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教学效果。

在工程项目训练教学过程中,指导导师将根据项目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完成相关的工程应用,并可对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总结,完成工程训练后,要求学生再反过完成理论总结,以提升学习效果。

四、培养效果验收

1.理论课程:公共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由于与其它本科班同时上课,因此,其考试验收不另行修改;其他课程由于需要满足灵活教学的要求,需要单独开课,因此,其考试形式、时间、规则均由“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并实施,不受教务处的考试要求约束,均采用灵活有弹性的考试模式进行,增强了教学管理的灵活性。

2.实践课程:金工实训、数控加工、生产实习、生产加工实践、机械创新实践等这些课程,与普通班同时进行,考试要求均与普通班同步。相应的课程设计由于时间比普通班上课时间提前,因此,需要单独开课进行,而且其教学难度与深度将加大。

3.项目实践:所有项目完成后,均由校内外专家完成验收与评估,具体形式、时间安排、验收规格等事由均由“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并实施。

五、保障机制

为了保障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的顺利进行,有一序列的保障机制是该方案能否得到落实的基础,为此,制定如下机制。

(一) 制度保障机制

1.成立“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培养方案的修订、实施、督导,具体教学工作的实施与指导、检查等工作。确定与安排教学时间,进行教学形式与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由于教学的特殊需要,除公共教学课程外,其他课程的教学时间由指导委员会自行制定与实施,含考试方法、成绩评定、时间安排及其他与考试相关事项,教务处应完全认可,如果教学地点或其它事项有冲突时,应与教务处协商解决。

2.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充分保证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的各种需要。

(二) 资金保障机制

1.资金指标由人事部门一次划拔“工程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简化资金管理模式,便于教学工作能即时展开。

2.由于教学方案中理论教学时间与改革前基本一致,但增加了30学分工程项目训练课程,并且由于大量专业课程提前进行,增加了教学经费支出,因此,在原有教学经费基础上增加经费是必须的。由于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增加了教学难度,适当增加教学经费。

结语

通过对比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明显,主要进步就是学生具备了对工程应用的全过程认识,对工程项目的驾驭能力提高明显,对参加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解决问题的信息明显增强。在组织实验班级学生参加省级与国家级相关比赛中,取得6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及一个组织奖,用事实说明了教学改革的成功。

上一篇:变压器油微水测试深入解析 下一篇:市政道路施工吹填区地基工程质量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