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与场地在建筑设计中的探究

时间:2022-07-19 08:31:35

聚落与场地在建筑设计中的探究

【摘要】数字化讯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城市化建设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各建设、设计单位和部门的主要目标。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只有通过对建筑方案进行合理的功能分析、理性思考和严密的推敲,才能使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形成一个更加美好、宜居的家园。人与自然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有必要结合聚落与场地进行统一分析和总结,进而实现系统、科学的管理控制流程和设计理念。本文着重阐述聚落的起源和场地的概念分析,总结了自发性、完整性和秩序性三种形式与聚落与场地的特征,并介绍了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关键词】聚落;场;建筑设计;建筑空间

0.前言

当今,建筑大师们在方案设计中,运用贯穿的手法将空间的多样性、灵活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聚落理念也在诸多建筑实践中得到了统一的发展与体现,他们在创作中深刻的诠释了空间自由序列的组合与平衡。就目前的方案实例分析,他们在创作灵感上、概念上都运用了聚落与场地相结合的特征形态,同时也在工作中对融合的复杂性提出了新的指导模式。

1.聚落与场地的概念

聚落是一种由一定人口构成、产业构成以及提供生活设施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我们在生活中习惯性的将其称之为聚落。聚落的生成主要来源于人类的聚集。而过去传统的聚落是指建筑空间的最原始形态,也是建筑空间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配合的关键。在传统的居民生活中,一个具有完整条件以及合理功能的聚落环境并不一定能够形成较好的聚落模式,而人们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希望、渴求。因此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因素表现出来才能够构成一个合理的生活场所与生存环境。

建筑场地与建筑空间一样是一种存在多样性、随机性、特殊性的生活方式,其中,特殊性在当前的方案设计中表现较为明显。然而随着国际化日程的不断加深、讯息时代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促使聚落与场地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然而随着国际化日程的不断加深、讯息时代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这也是建筑与其他产业相关联的主要途径。尽管目前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是各空间和领域相互交融与联系的过程,但是其原理却是彼此相通的。然而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最有意思的是聚落是建筑空间的最原始形态,而现代建筑设计中形成的空间模式则是经常出现聚落模式,这种现状在目前的设计领域表现的较为明显,在工作中现代设计手法的运用使建筑的内外部空间的界限有一定的模糊,强化了建筑空间的丰富性。场地这个概念也很有趣,指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微妙关系,笔者理解是一种平衡的力量,有发散性和外向性。在图底关系中,聚落是图,场是底。本文希望通过对聚落和场地这两个空间形式的概念和特性的探求,列举出一些适合于建筑设计的理念和启示,并结合近期的一些建筑实例和笔者曾经参与的建筑方案设计来探究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聚落与场的特性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它的形成受地质特征,人文环境的影响,,比如太湖周边的聚落很容易形成环状排列的、以淡水养殖为主的村落,山地的聚落也容易形成依山就势的固定居民所。“场地”,是一种物理上的空间含义。在对“场”的讨论中,是永远无法离开周围的介质的。《周易》经传、孔孟儒学、老庄道家、华严宗与禅宗的哲学其实都与场的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这些强调“意”和“象”的中国古代哲学引发了诸多“场”的讨论。和聚落相关,“场地”的哲学意义在于它的相关性,它和周围的介质或是物体拥有很强的关联性,并且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加入的物体和介质。

2.1聚落的生成性

聚落的生成性有很明显的自发特征,原则上这种自发特征都会有一个核心点。如果要进一步划分的话,这种中心又可以分为礼仪中心和世俗中心。礼仪中心所构成的“场”会在每个村寨每个聚落最明显的地方,像是佛寺或是其他一些举行宗教活动的中心,这种中心一般就会是该聚落自发生成的起始点;世俗中心则成为一种聚集的场所,像是宏村中的月沼,往往是居民平时聚会的场所。聚落的自发生成是很有生命力的,一个聚落从它的中心开始演化,逐渐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形态,它经历的时间,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上百年。形成的自发性和一定的随机性也决定了每个聚落都会拥有自己的特点。

2.2聚落与场地的完整性

有的聚落拥有极高的完整性,它本身就像是一个世界。如布基纳法索的住宅平面,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完整性。建筑在城市层面是单体的概念,但在聚落的层面它的有机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但很多规模很小的聚落同样具有很高的完整性。岛的概念在聚落中也有很多的体现,一些防卫性的聚落,需要极强的边界来围合空间,并形成岛的形态。在聚落与聚落之间,会有路径连接。这也是岛通向外部世界的通路。聚落像一个组织,它也是由诸多单体构成的。实际上,在聚落中,每个单体本身并不是完整的,但这些单体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很强的完整性。

2.3聚落与场地的秩序性的解读

秩序是聚落和场共同的特点,之所以需要讨论,因为它们的秩序性都不是常规的。很多聚落拥有强烈的向心性,这也很自然。在很早期的聚落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它们通过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形成一个向心的空间序列;还有一些聚落是很明显的线性排列,它们处在一种线性的地域特征中,并在其影响下慢慢发展。正负空间的概念是内向的正空间和外向的负空间,在聚落中,内向空间和外向空间往往是交替出现的,这种平衡性是聚落的精髓。而这些外向的空间也恰恰构成了一种“场”。外向的“场”。把聚落的空间特性更加明确化了,离散、聚合,这些特质在聚落和场地的秩序中是关键性的,它们使这种秩序性更加明显。场所、路径、领域在聚落的空间形态中是十分重要的,它们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聚落的形态。平衡的状态性也是聚落和场的秩序性的重要体现。

3.建筑设计的实践

聚落的这些特性,如:自发生成性、自身的完整性、“多样的领域与路径”、正空间与负空间的结合等等,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有所体现。本文所简要介绍的聚落,它们在自发生成性、完整性、多样性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在领域、场所、路径这些要素上也和建筑设计的手法结合得比较巧妙。

4.结束语

聚落和场地,它们没有最终的形式,它们不是逐步向事先规划的形式靠近,它们具备向任意方向发展的潜力,它们的灵活性足以吸纳一切预料之外的事件。它们所拥有的特征,与其说是建造,不如说是各种场景的累积。这些小场景和建筑片段叠加起来,得到的东西也不一定是一个原本能想象得到的东西。西方的建筑师曾经不断地在欧洲和美洲的小镇中找寻建筑设计的灵感,而实际上,东方的建筑哲学对聚落式的形态显然有着更大的兴趣。聚落和场地的那些特征已经不只是表现在建筑设计层面上了,它们更成为建筑与城市之间模糊的边界,使建筑的理念深刻的贯穿于城市之间。 [科]

上一篇:信手拈来都是菜 下一篇:潮粮玉米水分检验与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