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椒栽培法

时间:2022-08-27 05:19:22

大青椒栽培法

一、选用优种,培育壮苗

1、选用优种。选用抗病丰产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中椒4号、中椒8号。

2、拱棚育苗。每方床土上施腐熟的有机肥100千克,尿素0.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硫酸钾1千克,多菌灵0.03千克,播种前用10%的磷酸三钠0.5%溶液浸种20分钟,3月上旬拱棚育苗,每株苗占地25平方厘米以上,两叶一心时,白天气温控制在27~28℃;夜间15~18℃,苗龄80天左右。壮苗标准是:株高10~12厘米,叶肥厚较大,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幼苗具8~9片真叶,而不带花蕾。

二、合理选地,整地施肥铺膜

1、合理选地,抗旱耕作。选择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土壤疏松且通气性好,土层深厚(耕作层厚大于30厘米,土层厚1米以上),保水保肥性强的壤土,且地势平坦、排水方便、3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和马铃薯的地块。

秋季深翻,春季多耙多耢,破除圪垃,弥补地表裂缝,细碎平整土壤,达到上虚下实,防止底墒蒸发。

2、重施基肥,以肥调水。秋季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或碳铵5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5千克,覆膜前集中沟施,施肥沟深20厘米左右。

3、W型膜盖。春季结合整地,以1.1米为一带,用自制铁耙,耙宽100厘米,耙齿4个,中间齿距40厘米,两边齿距20厘米,耙齿长12~15厘米,开出双沟,双沟宽40厘米,覆盖80厘米宽的农膜,亩用地膜3.5千克左右。

三、定植时间、方法

1、定植时间5月20~30日。

2、定植方法。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定植。定植时,要选择倾天下午,一膜双行,错埯打孔,定植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70厘米,穴距20厘米,每亩留苗6600株左右,在膜沟内用打孔器打孔后,将带有单株壮秧的土坨栽入定植孔内,然后浇温水,待温水渗下后及时封埋。

四、田间管理

1、合理整治、节水稳产。在旱地栽培条件下,为节省耗水,充分发挥降水及土墒的利用效率,必须采取必要的整枝技术。在青椒的门果坐稳后,在下部留2~3片叶,将门果以下的侧枝和叶片全部摘除,即第3层果坐稳后,第4层花选健壮的2~3朵留下,其余全部打掉,并适当疏去一些叶片,发育过程中的老、弱、病、残叶及早摘除,减少不必要的养分与水分消耗,集中力量壮株促果。

2、旱时补灌。雨季多余的自然降水通过W型地膜双沟集雨输送到旱井沉沙地,经拦污栅、进水管进入集雨井中贮存,旱时将水及时提出补灌。

3、巧追肥。青椒必须及时适量追肥,补充营养,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实施3次追肥,分别在定植缓苗后,第一果(即门果)长到核桃大小时和第二层果(即对门果)收获后进行,每次亩追尿素8~10千克,尿素采取穴追深施,肥穴深10厘米左右,追肥以“少吃多餐”和趁雨追施为原则,结合地面追肥,可叶面配合喷施1~2%的过磷酸钙、0.2%的磷酸二氢钾和0.1%的尿素混合液,亩用肥液50~60千克,底追叶结合效果更佳。

4、注意排水防涝和保秧复壮。进入盛果期后,根系吸收能力逐渐减弱,不耐水涝,此时正值北方雨季和高温季节,忽涝忽旱对青椒影响较大,易诱发多种病害。所以旱时及时轻溜小水补灌,涝时及时排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促使青椒健壮生长。

5、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天气预报,做到以防为主,重点推广物理生物防治,如确需使用药剂,选用高效低毒的。做到对症、适时、限量、轮换、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

防治措施主要有:(1)选用抗病品种。如中椒4号、中椒8号;(2)轮作倒茬。实施与粮食或非茄科类蔬菜3年以上的轮作;(3)种子播前消毒处理,发现病株及时拔除;(4)治蚜虫防止病毒病;(5)化学防治。针对青椒的主要虫害蚜虫、棉铃虫、烟青虫及地下害虫等,以化学防治为主,在害虫发生初期,及时喷施2000~3000倍的氧乐氢菊酯或1000倍的40%乐果乳油或25%的对硫磷乳油1000倍液;针对甜椒的主要病害病毒病,播前用10%的磷酸三钠0.5%的溶液浸种20分钟;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喷施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

五、适时采收,优质丰产

当果皮变绿,果实较坚硬,而且皮色光亮时,即可采收,从开花至采收,一般需20天左右。

(作者单位:152100黑龙江省望奎县灵山乡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问题探讨 下一篇:工业盐酸异常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