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抽油机井各部分能耗与系统效率的关系

时间:2022-07-19 08:16:36

浅谈抽油机井各部分能耗与系统效率的关系

摘 要: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机械采油成为举升原油的主要手段,而机械采油中抽油机采油是最主要的部分,占有绝对的比重。机械采油的系统效率主要有地面效率与井下效率两部分,在实际生产中,地面效率容易检测、计算和调整,井下效率则取决于产液量、动液量、泵效以及管柱的状况,一般取决于油井本身供液情况及管柱状况。文章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为优化设计抽油机运行参数,如何提高系统效率等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抽油机井 能耗 系统效率 措施 对策

一、我厂抽油机井能耗及系统效率现状

我厂有抽油机2200多台,年耗电约20641万KW?h,占全厂总耗电量的38.86%以上,抽油机系统的效率为27.25%。而中石油信息研究所的《国内外油田地面生产系统节能技术调研》报告称,美国抽油机井系统的效率一般为40%,这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相当的距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距呢?由抽油机的工作特点知道,抽油机始终处在周期变载荷的作用下,甚至在几秒钟之内,电机要从空载到满载再到空载甚至负值的周期性变化,这样变化复杂的工况都会影响到抽油机的平衡以至于效率。油田抽油机的系统效率较低,一直是困扰油田生产的一大顽症。

二、各系统能耗及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

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根据近年油田能源检测结果,抽油机井的地面设备(抽油机)与井下设备(杆、管、泵)中,其各节点的能耗及对影响系统效率的影响为:

1.地面部分。消耗电力约占系统总能耗的30%。

1.1控制箱(柜)。约占系统总能耗的5%。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为:控制箱性能单一,缺少电容补偿、生产参数自动调节等功能,致使电机功率因数低,无法满足抽油机运行参数的调整,致使抽油机参数不合理。

1.2电动机。约占系统总能耗的10%。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为:1)节能电机应用比例比较低,适应性差,不少油井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2)普通电机功率因数在运行时比较低,造成了供电线路的无功损耗增加。3)电机经过多次维修后,绝缘等性能变差,电机效率变差。

1.3抽油机。约占系统总能耗的15%。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为:1)节能型抽油机比例小,老式抽油机仍占有一大部分,部分抽油机因不能及时调整,平衡度低且机械磨损严重。2)井口盘根盒过紧,增加抽油机的负荷。3)井口不对中,造成偏磨,也会增加抽油机负荷。

2.地下部分,约占系统总能耗的70%。

2.1杆泵组合。约占系统总能耗的55%。影响系统效率的因素为:抽油泵与抽油杆的组合优化程度比较低,每口井抽油杆组合,没有按油井的生产负荷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一般只是简单的采用二级杆柱组合,没有广泛采用连续抽油杆等优化杆柱。

2.2泵和油管存在漏失。约占系统总能耗的15%。如果泵和油管存在漏失,就会造成产量下降和液面回升,从而降低有效举升功率。泵沉没度的大小决定油井生产做功多少,沉没度小,杆、管弹性伸缩大,泵的冲程损失大;沉没度大,泵的有效功率降低,一般考虑沉没度300-400米。

2.3举升工艺。通过电量分析和耗能调查可看出,一般情况下,泵径越大、排量越高,产液单耗就越低,系统效率就越高。

三、降低能耗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措施及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抽油机各部分对系统能耗,都存在一定的可优化的因素,因此针对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相应的整改措施,以获得较高的系统效率。

1.提高地面设备效率的措施及对策。

1.1控制箱。针对目前控制箱功能单一,节能效果差的现状,可以推广应用带有自动调参、电容无功自动补偿、软启动、能量回馈、变频等功能的控制柜,以提高控制柜对现场抽油机工况的调节能力。

1.2电动机。推广应用抽油机专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对供液严重不足的生产井,采用16极永磁电动机、超低速齿轮减速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等,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1.3抽油机。推广应用履带式抽油机、齿轮换向抽油机;基于长冲程、慢冲次的生产方式,采用双驴头等节能型抽油机;对无法调平衡的抽油机,采用二次平衡调节技术。

1.4井口装置。推广应用防偏磨治理技术,降低抽油机负荷。

2.提高井下设备效率的措施及对策。

2.1杆、管、泵。根据各井的生产参数优化杆、管、泵的组合,降低抽油泵沉没度,降低油井的运行负载。对稠油电加热井,在具备掺水条件的情况下,选用井筒掺水技术取代电加热;在不具备掺水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化学降粘工艺取代井筒电加热;也可选用可控硅调功柜加热。

2.2泵和油管漏失。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确定的情况下,提高系统效率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减少泵和油管漏失。管理措施是定期检泵,防止泵漏,提高泵效。技术措施是动态调节抽油机上下行程的速度, 实现节能增产的目的。采用微电脑控制、变频调速技术和直流伺服电动机等。除了可以动态改变抽油机的冲程频次之外, 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调整每一冲程上下行程的速度,使抽油机工作在最佳运行状态。在每一冲程中,适当降低下行程的速度, 可以提高原油在泵内的充满度, 而适当提高上行程的速度, 则可减少在提升中的漏失系数, 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原油产量。同时通过动态调速也可大大节省电能的消耗。

2.3建立机采系统优化运行平台。应用无线监测与节能诊断系统,实时掌握机采井供电质量、抽油机平衡度以及示功图变化,及时优化调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地面和井下设备确定的情况下,降低能耗提高系统效率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减少泵和油管漏失。采用高性能的地面及井下设备、采用优化的设计参数来减少各种功率损失,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投资和维护费用支出、达到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作者简介:魏长宇,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三矿主任师高级工程师。

上一篇:原油含水率的检测以及原油计量的研究与实验 下一篇:信息化技术在计量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