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划生育政策争论的分析

时间:2022-07-19 07:24:36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争论的分析

[摘 要]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和发展中也开始出现诸多困境。对于困境的成因以及解决,部分学者尝试通过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分析来论证应适时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也有部分学者,站在我国人口总数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的立场,大力支持计划生育政策持续下。本文旨在对争议双方的观点和论据进行分析,解读当下的政策倾向和民众意愿。

[关键词]计划生育 人口数量 人口结构 人权

自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以来,我国人口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也由于人口问题,使得我国的发展出现了诸多困境。出生率过低,导致未来劳动力短缺问题。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事实是无可争议的,问题的存在一旦被感知,肯定要加以解决。那么在对问题的构建中,最终得出一个元问题,即计划生育是否符合国情,我们是坚持还是修改政策。

一、两种不同的观点

学界关于计划生育是应该持续或者进行改革的辩论早就已经开始,现在依然继续着,并且有更多的民众也参与了进来。从大的分类上,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这种观点以胡鞍钢为代表,这位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主张将生育多少子女的权利还给人民,以“人权”为中心,即生育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第二种种观点。这种观点以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平为代表,认为我国暂时不能放松现行生育政策,并且还要继续把城乡生育水平降到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即严格的“一胎化”政策。

二、两种观点的论据分析

政策建议的标准是根据用来支持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具体决策标准来考察几种理性选择。下面我将用政策建议的五个标准对这两种不同观点的论据进行分析。

(1)效益。反对方认为从公共政策角度来看,计划生育已经不适应了,因为中国的在变化发展,另外中国的各种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在1980年前,中国现代化的一大限制因素是过多人口,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在提高,这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最佳的时期。支持方认为目前人口形势依然严峻,提出需继续坚持较为严格的计生政策,使总人口较先控制然后减少,提高人口素质,加紧赶上欧美的人均国力、人均GDP和人均生活水平。

(2)效率。反对方认为没有超过十年的政策,一般我们国家的公共政策的周期是七到八年,而且都是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客观来说,这期间没有改变的就是这计生政策。从公共政策视角来看,它已经不适应了,因为中国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中国发展的程度也在变化。计生政策属于公共政策,它确实需要进行政策辩论。支持方主张恢复生育二胎政策,用来解决老龄化的问题。他们认为计生政策是不可取,因为它不利于如环境资源、就业、人均生活水平等问题的解决。

(3)充分性。反对方认为我国人口构成、人力资源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政策当时被提出时,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4年,到2010年达到9年以上,翻了一倍多。因此,就不能简单地去看人口基数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力资本提高是个财富,消费财富,然后有消费市场,又是一个发展的动力。所以,公共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当地进行调整。支持方认为中国人口数量依然严重过剩,如果人口数量没有的绝对降低,中国无法从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等方面追上发达国家。他们还主张进一步降低生育率、加速实现人口零增长,并且提出两个百年人口目标,从而根本解决中国人口过多与人均资源长期紧张的问题。

(4)公正性。反对方认为“随着生产与科技的发展,现在的资源已足够承受人口政策的调整了。”目前的问题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将面临的挑战是“加速的老龄化” 和“加速的少子化”,第一代的人口政策是以控制人口增长过快为目标,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实际情况了。支持方始终坚持一胎政策是不能放开的。中国人口基数很大,如果放开,环境和资源都承受不起。只拿老龄化的问题要求放开生育政策,没有考虑到环境、资源、经济的综合因素。

(5)适当性。指一项计划的目标的价值和支持这些目标的前提是否站得住脚。这是考察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压力的缓解是否能有直接的联系。反对方认为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统筹的人口治理观,必须突出一个中心,就是以“人权”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数”为中心,即生育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还要考虑到人口限制增长后产生的一系列的风险问题。支持方认为独生子女政策不一定会像有些人所担心的,最终将会造成过重的家庭养老负担,“一胎化”生育政策与家庭负担加大、人口加速老化并没有必然联系,“二孩加间隔”的生育政策也有可能会出现宏观未能控制人口、微观也未能减轻家庭负担的后果。

三、争论后的思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没有谁对谁错,双方不一致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目标上。支持方主要是用数据预测的方式展示人口与资源冲突的程度作为论据来进行说明他的观点,目的是要达到人口与资源的平衡。反对方主要是用描述性的方式以社会现象作为事实论据,目的是想要规避风险,让人口结构达到平衡。而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马尔萨斯.《人口原理》[M].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

[3]博瑞金融论坛

上一篇:“能人”治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CreditMtrics模型在信用评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