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方言的儿化浅析

时间:2022-07-19 07:22:59

内容摘要:儿化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在词根(一般为名词)后面加上儿尾以构成一个新的名词,新名词的含义是对词根名词含义的拓展或者特定化。儿化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重庆方言;儿化

一.儿化的定义

1.儿化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

在词根(一般为名词)后面加上儿尾以构成一个新的名词,新名词的含义是对词根名词含义的拓展或者特定化。

2.普通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但带儿化韵的音一般由两个或三个汉字来书写,如芋儿(yùr)、芽儿(yár)、老头儿(lǎotóur)、爷儿们(yérmen)等。

儿化现象是普遍存在于语言中。重庆方言中也普遍有着儿化的现象,但重庆方言中的儿化与普通话中儿化有很大不同。

二.名词的儿化:

1.单音节名词的儿化

重庆方言中单音节名词的儿化有其特点,一般来说,单音节名词不会直接儿化,通常是重叠以后再儿化,多表示微小亲切可爱的意义。

如:花—花花儿 钱—钱钱儿 洞—洞洞儿

2.双音节名词的儿化

双音节名词的儿化一般直接在双音节词后面加上个儿字

如:丝瓜儿 照片儿 麻花儿 面条儿 洋芋儿 绿豆儿 豆芽儿 抄手儿

3.多音节名词的儿化

如 存钱罐儿 水果刀儿 豆腐条儿 豌豆颠儿 麻花辫儿 车笔刀儿 包谷羹羹儿

4.名词中带后缀“子”的附加式合成词,将词根重叠并把“子”换成“儿”

如:瓶子—瓶瓶儿 杯子—杯杯儿 盒子—盒盒儿 辫子—辫辫儿

“瓶子” ”“杯子”“盒子”是此类事物的统称,可以指小的物体也可以指大的物体。但是它们在重庆方言中儿化为“瓶瓶儿”“盒盒儿”就只能表示体积比较小的此类事物。

三.动词的儿化

许多动词在重庆方言中也被儿化,动词的儿化一般在动词重叠后再加上儿,动词重叠儿化后一般会转化为名词

例:铲—铲铲儿 梳—梳梳儿 担—担担儿 抽—抽抽儿 盖—盖盖儿 盖铲都是动词,当这类动词重叠再儿化后就变成了与此相配的表示工具的名词,担担儿表示挑着东西的人,抽抽儿就是抽屉。

四.形容词的儿化

一般形容词儿化后就转化成了与其有相关特点的名词。

如:A圈——圈圈儿 尖——尖尖儿 香—香香儿

B.亮晶晶儿 水灵灵儿

温温儿是指温度比较暖,温。尖尖儿是顶端很尖的东西,也用来表示某个人爱出风头,含贬义;

五.量词的儿化

在重庆方言中大部分量词重叠后儿化表示少量的意思。

如:A一点 —— 一点点儿;一口 —— 一口口儿;

B把——把把儿 本——本本儿

A组的词因为儿化其词性没有变化,儿化后表示数量少B组的词因为儿化而演变为了名词

另外还有其他的儿化现象,如妖牙儿等表示贬义的,就不再多说。

六.重庆方言里儿化的作用

在重庆话中“儿化”起着修辞或表示语法功能的积极作用。

(一)表示温婉的语感。

1.表示喜爱的心情。

如: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

2.有的词儿化后表示温和的态度。

如:您慢慢儿地说、我和你说说贴心的话儿

(二)形容细、小、轻、微的性质和形状

如:小孩儿、竹棍儿、

由此引申,也表达轻蔑的意思:

如:八十来斤儿,还扛不动吗?

这么件事儿还办不了吗?

(三)有些动词、形容词儿化后变成名词

如:盖(动词)——盖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四)区别词性

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五)区分同音词

如:拉链儿(即拉锁,不是“拉练”——行军、野营、锻炼)

开火儿(打仗,不是“开伙”——食堂伙食,开始吃饭)

(六)也有一些词,习惯附加“儿尾”,并没有什么作用,如“旁边儿”“圆圈儿”“走道儿”等。(是名词的标志)。还有一部分附有“儿尾”,但并非真的“儿尾”,如“这儿”(这里),“那儿”(那里)等是“里”字变来的。

七.结语

儿化在重庆方言中广泛使用,这些词不仅具有和普通话一样的表示微小,区分词义的意思,还含有更多其它的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的形象、生动。

何蔚,王珊,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的评价愿景 下一篇:网络媒体浪潮下传统报纸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