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时间:2022-07-19 05:37:0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陷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兴趣,效率低下,阅读感悟难以深化的窘迫境地。其主要症结在于“小语文观”:教学目标只为考试,教学空间限于课堂,阅读范围限于文本。鉴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正如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所指出的:“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目的就在于打破文本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不拘泥于课堂阅读的狭小空间,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与生活亲密接触和对话,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化阅读。开展生活化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求知视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充实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构建积极健康的人格。那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阅读呢? l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化情境,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由于初中学生生活知识不丰富,阅历不足,认知能力有限,对一些超出知识范围和认知能力的语段阅读存在较大困难。对于这些陌生的知识和领域,光靠教师的言语讲授,不一定能使学生理解、感悟。有时会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甚至昏昏欲睡的情况。而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化情境,则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多媒体技术将声、图、字、光、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在学生和课文语段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体悟。如学习《故乡》时先让学生预习,上课播放一些背景知识,课件中再以图片形式展示闰土两次不同的肖像。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变化,受到封建势力压迫的人民的麻木,体会人物所遭受的惨重打击,理解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人物的迫害。

二、通过表演模仿再现生活化情境,促进理解,增强感悟

初中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课堂教学中如涉及动作、外貌、肖像、神态的语段阅读,教师可精心设计使学生产生深刻体验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模仿、表演等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通过让学生表演模仿,再生生活化情境,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加深对语段的理解,增强思想感悟。朱自清的《背影》第六自然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话中,用“攀”、“缩”、“倾”这三个普普通通的动词表达出深深的父爱。因为普通,因为简单,学生反而不一定能理解其含义。为此,笔者让几位学生模仿表演“父亲”的三个动作。在观看表演中,学生仿佛看到了那戴着黑布小帽的慈父为儿子买橘子在铁栅栏上艰难地攀爬的情形,对父爱的理解更深刻了。“狡猾”一词的本义是“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但在《我的老师》中则另有其义,学生不一定能理解、体会。为此,笔者在讲授本课时先让学生查字典,记住“狡猾”的本义,并体会其感彩。然后再找一名平时表现机灵、淘气的同学与老师一同表演“老师假装发怒”的情节。通过这一生活化的情境模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狡猾”在此文中应该理解为“机灵、调皮”,贬义褒用,从而形象地表现出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了解和爱戴。

三、运用实物演示生活化情境,提供感知,加深理解

语文课文语段中有些知识、现象、情感,因为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而不能理解、体会。这将会直接影响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展示实物,或做实验,给学生演示相应的生活化情境,就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课文。

四、联系学生实际经历,因势利导,增进阅读

学生的实际经历,成功与欢乐,挫折与痛苦,生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构成个人的人生经历。它是图画,是贮存在学生记忆中的活的教育资源,要教师适时地点击经历“菜单”,这些带有个人情感体验的形象图片会一个个地跃入脑海,随用随取,共同参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老舍《我的母亲》(新课标以前的课文)时,笔者结合课文中母子情深的主题,联系当代学生与母亲的代沟隔阂,让学生抒怀。课上学生纷纷主动上台发言,有的学生进述了母亲下岗后感动无助,自己不但不去宽慰母亲,反而瞧不起母亲,言谈中充满悔恨之意;有的学生讲述了母亲对自己过分呵护,使自己“不自由”,并以伤母亲心为乐事,学了此文,认识到一旦失去永不再拥有的恐惧,决定改变对母亲的态度,与母亲坦诚相见。《与朱元思书》中有“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教材注释为:“寒树: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的树”。显然,这是按字面上的意思进行的解释,应该从地理知识的魚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解释为“适宜寒冷气候生长着的树”更为确切。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由于当地周围有许多山,虽然不高,但冬天山顶和山脚的温度有明显的不同。住在山上的学生应该有此体会。于是笔者点名让几位学生谈谈山顶和山脚温度的不同。因为是来自同伴的切身体会,学生容易认同和理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的真正含义。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一与生活相接触,必将面目一新。”在语文课堂阅读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方式适当引导,联系学生实际,创造生活化的情境,使阅读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主旨的理解、感悟,也有助于学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

上一篇:在文化的传承中语文教师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下一篇:浅析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