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时间:2022-07-19 05:07:28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摘 要】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致残后发生的抑郁症或抑郁症状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探讨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心理护理。方法:根据对35 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治疗效果,探讨有效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35 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30 例患者睡眠质量、少言寡语、食欲下降均有明显改善,抑郁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病理特征,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和生活信心的重建,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对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 抑郁症;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59―01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死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仅次于心脏病和肿瘤,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为(400~700)/10 万人,每年新发病例大于200万,卒中后生存者中85%留有不同程度残疾。40%以上为重伤残,患者往往因为生活质量、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失去工作机会等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有的甚至发生抑郁症,表现为精神不振、言语减少、食欲下降、失眠、不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笔者同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的效果观察,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心理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12月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患者35 例,年龄47~72 岁,平均年龄58.6岁。35 例患者发病前均无抑郁症病史和慢性心脑血管病史。

1.2 结果

35 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30 例患者睡眠质量、食欲下降、少言寡语均有明显改善,精神障碍抑郁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2 心理护理

2.1 一般心理护理

护理及家属应与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在交流过程中,护士及家属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分析其发病诱因,给予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并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把病人安置在设施完好,观察角度良好,色调柔和,氛围温馨的房间有利于培养患者积极良好的心态,消除郁闷和焦虑情绪。护士要态度和蔼,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和前提。

2.2安全护理 自杀是抑郁患者最严重的后果,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护理。对抑郁程度较重的患

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以防自杀行为发生。抑郁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早醒时抑郁程度最重,患者的意外自杀、自伤等易发生在这段时间,夜班护士在清晨3:00~7:00加强巡视,注意病情观察;对有自杀倾向患者要检查有无收藏危险物品,注意患者的行为变化。患者如有特别关心家人、处理家中财务、交代家中事务及要家人注意身体、为家人

准备日常用品等应引起重视,告知家属密切注意患者自杀行为先兆,并加强病房安全设施,共同做好患者的“超前”心理护理,防止患者自杀、自伤事件的发生。

2.3康复训练 对严重抑郁症及脑血管病后出现偏瘫的患者,指导患者保持息肢功能位,入院后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病情稳定后进行肢体主动活动,由易到难,由粗到细,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疲劳、不发生并发症为宜,加强肢体按摩,预防肌肉萎缩;评估患者言语方面的不足,教会患者正确发音,鼓励其通过朗诵、唱歌、讲故事等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制定功能锻炼计划,把康复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口“,利用辅助工具提高自理能力,在病情许可条件下,让患者逐步自己穿衣、洗脸、刷牙、进餐、入厕、行走等,提高

患者的自信心。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无力、绝望和抵触情绪,都源于其消极地看待自我,以及被需要、被认可的缺失,和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而产生的一系列负性情绪,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家庭人员照顾者的缺乏,这一现状表现得尤其突出,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心理护理,唤起其对生活的信心,并指导家属积极配合,使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并回归社会,为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创造和谐社会做一份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肖辉,李玲。唐荣华.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干预口].护理学杂志,2002,17(12):924―925.

[2] 装晶,黄金龙。黄承良.脑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刀.科技.2006,(1):36―37.

[3] 杨明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口].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698―700.

[4] 刘庆凤.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2):103―104.

[5] 孙保军.王起,卢金镶,等.首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3):75--76.

[6] 龙洁,刘永珍。蔡焯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5--148.

上一篇: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