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2-07-19 08:59:26

发展低碳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摘 要】英国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由此,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学术界、企业界和政界广泛关注的命题。并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主要途径。在低碳经济广受关注的同时,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两者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相似追求,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必由之路、经济

2003年,英国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由此,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学术界、企业界和政界广泛关注的命题。按照最初的设计,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要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换来更大的经济产出,同时为人们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多的工作机会,并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主要途径。在低碳经济广受关注的同时,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两者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相似追求使之共同成为中国在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谋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两者有着相似的提出背景。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急需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生态文明呼之欲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生态危机中,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气候状况与能源短缺现象,必须要找出一种低碳节能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理念便应运而生了。由此可见,两者都是在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生态系统约束下的产物。是殊途同归,是不谋而合。

其次,相容的发展目标。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而生态文明则是在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的同时,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由此观之,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建设在实践目标上具有相似性。

再次,二者是处在环境问题不同层次上的解决方案。总的看来,低碳经济是在生态文明理论的指导下,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带所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强调在微观经济领域的环保。而生态文明是在较宏观层次上提出的总体解决方案。

由以上分析可知,低碳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来各国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也将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1.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动体系

要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因此,有必要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从前瞻、长远的全局的角度,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使中国在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公众层面上,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低碳活动企业化—低碳技术创新化—低碳模式制度化—低碳参与公众化—低碳体制社会化—低碳合作国际化—低碳文明生态化的大目标。

2.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产业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中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生物质能,比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能等。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低碳创新中,为了避免技术的路径信赖所产生的碳锁定效应,低碳经济发展必须注重选择前瞩性、战略性的共性技术。企业内部也要主动研制与开发低碳技术与产品。此外,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具有成熟的低碳技术,中国要通过国际协商与合作机制,促进这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消化与二次创新。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完善国际低碳技术转让、消化与二次创新保障体系。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些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可以大大降低中国碳排放总量,促进中国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4.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制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法效的低碳体制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芬兰、荷兰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应该加强低碳经济发展法制保障机制的建设。要制定《低碳经济法》,抓紧制定《可再生能源法》与《节约能源法》(已修订)配套规范文件,要适时开展一些环境和资源领域法律的修改工作,比如《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等,抓紧制定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强化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落实这些法律,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中国特色的经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上一篇:播下爱心 收获喜悦 下一篇:浅谈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为数学课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