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时间:2022-07-19 07:55:15

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教师凭借发问和激励,促使学生自主活动,发表他们的疑问、见解,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成为了核心问题.

一、新课引入的问题设计

新课引入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的铺垫,创设新的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1.复习引入,问题的设计应推陈出新

通过复习引入新课是常见形式.一节新授课涉及的旧知识很多,复习问题的设计要紧扣知识的生长点和切入点,选择那些学生已生疏、需要进一步激活的旧知识.

(1)复习提问

例如,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是电现象.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是磁现象.电现象和磁现象两者之间有这么多相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启发提问

例如,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那么通电螺线管周围是否也存在磁场呢?它的磁场分布是怎样的?

(3)引导小结

例如,通电导体、螺线管周围的磁场,这是奥斯特实验.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奥斯特生平事迹的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验引入,问题的设计应新奇、有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由于中学生好奇、好动,教师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在物理教学中,设计含有实践性的引入环节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围绕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设计渗透实践性的引入环节.一般应注意:趣味性要强,启发性要大;要渗透竞争因素.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3.故事引入,问题的设计应富有启发性

通过故事引入新课,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力求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情境引入,问题的设计应利于培养观察能力

面对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选择一些身边的事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提高学生分析身边物理现象的能力.

例如,在“运动的描述”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运动、静止、位置、参照物.对于枯燥的概念,教师引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从而提出:是山动还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矛盾的感觉?如果诗人置身于“满眼风波多闪烁”的意境中时,他忘记了自己是在随水流而前进的船上,仿佛看到了对面的山朝他走来;当诗人又感到山没动,是船行时,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由此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教师引出上述概念,并可以返回诗中向学生提问各种情形的参照物,以此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对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样,以自然界的奇妙引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探究科学.

二、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

新课教学的问题设计非常关键,决定着学生能否顺利完成新知的探索.新授课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新知的重点和难点.

1.切入新知的突破点时问题的设计――围点打援、方向明确

例如,(1)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发声的喉头,会感觉到喉头在振动;(2)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3)将皮筋绷紧,用手拨动皮筋,皮筋振动发出声音;(4)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里,水被溅出;等等.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样的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探索方向,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2.新授重要知识点时问题的设计――层层推进、重点突出

例如,在讲“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教师可设计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这样,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提问,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优化问题设计是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问题设计的探索,以进一步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