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视域

时间:2022-07-19 07:17:04

非智力因素: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视域

非智力因素”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W.P.Alexander于1935年在其(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它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精神因素,如情绪、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理想、性格、追求等,可用“情商”表示,英文为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非智力因素主要取决于教育和实践,教师的引导、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及个人的情绪和心态等。

近年来,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有关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在如何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以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关的理论观点还不够完善。因此,通过各种途经和方法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将非智力因素引人大学生思想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一、非智力因素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

1.引入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更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观念。以往的思想教育往往把大学生单纯看作是消极被动的客体,教育者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硬性灌输给他们,并要求他们规行矩步、驯服听话。这种陈旧错误的教育观念自然不能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一个人只有当他的非智力因素获得良好发展,他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就是人们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也就是其独立性的表现。将非智力因素引人大学生思想教育,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教育者必须承认和注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尊严,鼓励大学生大胆地进行独立思考,促使他们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觉醒。在此前提下,高校思想教育者就不能单纯地将大学生看作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大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能够在自己原有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对教育者的要求进行评价和选择,并且能够通过自己内部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吸纳教育内容、调整认知结构。这时,大学生的行为还会反作用于教育者,形成双向反馈或螺旋过程,从而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2.引入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明确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任务。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并使其健康成才。这里的“全面发展”表现为外在的身体与内在的“心”的和谐与协调,而内在的“心”的方面,归根到底就是智力与非智力的和谐与协调,其中以非智力因素为主导。因此,要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教育目标,就要在思想教育中引人非智力因素。其次,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看,大学生思想教育包括四项基本内容,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分别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在这四项品质中,心理品质居于中心和基础的地位。所有的心理品质都是由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组成的,所以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然要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范围。再次,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看,思想教育过程可分为认识阶段、情感阶段、信念阶段、意志阶段和行为阶段。这五个阶段中,除了认识阶段属于智力范畴外,其余四个阶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也就是说,在整个思想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主要是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所以说,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应当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3.引入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一是,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准确性,减少差错。思想教育一定要做到关键地方,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效率。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就能摸透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就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二是,非智力因素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了解人的思想产生及其变化规律的钥匙。可以及时抓住大学生思想苗头,把思想教育做到前面,增强思想教育的预见性,取得工作的主动权。三是,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优良的传统,其中,有些好的传统是自觉地研究人的心理的成功经验,有些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心理知识。学习非智力因素的理论,有利于把传统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的高度。

二、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重视入学教育。经过紧张的复习备考,被选拔进各个高校后,大学生们都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然而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与中学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他们就像久困的小鸟被放飞,渴望自由却不知飞向何方。“郁闷”、“迷茫”、“空虚”等成了他们常挂嘴边的口头禅,这真实地反映了他们此时此刻的心境。因此,学校要不失时机。认真地搞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包括以良好的生活环境、热烈的迎新氛围来迎接新生,运用报告。录像、学习、参观、讨论等各种形式对新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对学校。专业的浓厚兴趣,将自我提高需要同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大学生在校期间以至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能够始终保持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并且具备愉悦良好的心境。

2.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首先,教师必须要有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非智力因素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现代教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而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内容上体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其次,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业务水平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个人的专业学科知识、文化修养、教育素养、个性、人格。教风乃至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风格。人际关系都对学生起着导向和引领作用。再次,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为事业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教师通过言传和身教的结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和效果,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改进课堂教学。一是,应强化“两课”的课堂教学。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完成的,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但如果“两课”教学仅仅是通过讲授灌输,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等内容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活泼的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需要结构,从理论、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选择能力,激发他们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仅要训练学生理解领会知识和逻辑关系的能力,同时还要从目的、需要、动机、情感等方面,仔细领悟和体会前人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运用科学的胆识和思维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并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和创新的精神、坚毅的性格、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自学能力除了知识方面的因素外,主要取决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在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其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开发。

4.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校园特色的闲暇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文化活动、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校园环境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事实证明,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多元的载体。大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动机、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可以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得到充分培养和自由发展。它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还能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所在,从中激起他们朝着自己的方向继续探索和研究的信心和恒心;通过参与各种文艺活动,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访问等各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刻认识社会和自我,培养他们爱国居民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心;另外,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大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人,这对他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开朗乐观的性格能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5.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建立完整的学校心理辅导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寻求心理健康是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开设心理课程,使学生获得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调适能力,培养和完善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动力结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配备心理医师,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心理不适、冲突和矛盾问题,从而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此外,可以利用校园网开辟“心理聊天室”,为大学生设置倾诉的平台,并且积极开展网上的正面宣传,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健康成长。

6.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受教育者本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实现其主动参与,其教育目的才能得以实现,思想教育同样如此。在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环节。首先,大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律而不自虐。无论面对困难还是失败,都要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境和清醒的头脑;为自己每一天的进步而欣慰,为自己每一次的失误而自省。其次,大学生要制定切实的目标,即在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正确评判自己的实际能力的情况下,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客观而又理性的计划,不要因为一些不必要的虚荣心或面子问题而随波逐流,漠视甚至无视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最后,大学生还要有意识地克服诸如倦怠。羞涩、畏惧等不良的心理因素,克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磨练自己的意志,朝着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实践。

(作者单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高校外语教师在听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 下一篇:高职美术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