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对现行会计理论及制度的影响

时间:2022-07-19 05:11:33

浅谈信息技术对现行会计理论及制度的影响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被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也对某些传统的会计理论及制度提出了挑战,这些理论和制度中的某些内容的确已与当前实际情况的发展表现出了诸多的不符,因此亟待被更新和调整。本文从会计假设、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及会计准则制定四个角度出发,对信息技术给上述会计理论及制度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以期对此有所借鉴或参考。

一、信息技术对现行会计假设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的建立在实体组织体系下的会计主体结构被打破,虚拟企业或无实体企业的不断出现逐渐加剧了这种结构的不稳定性。在该结构中,虚拟企业或无实体企业可以借助网络的便利性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并没有固定的形态和范围,其结构和功能极不稳定,以便利于合作双方在利益无法达成一致情况下的迅速拆分,从而对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提出了挑战。

其次,信息技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由上可知,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主体结构是极不稳定的,而这种不稳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主体是否能够进行持续经营。在该环境中的虚拟企业或无实体企业大多为临时性组织,其建立的目的或许只为了一次性的交易,在交易结束后该组织即行消除,因此这种时效性、目的性和介入性很强的经营模式会给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带来很大的冲击。

再次,信息技术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由于信息化和网络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数据处理和传输速度的加快,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处理和反馈大量的交易信息,从而使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现了动态化和实时化。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会计信息产生和传输的时间间隔被大大的缩短,也使会计分期的可操作性被大大的缩小,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已显得较为粗糙,无法适应这种多变的环境和复杂的条件。

最后,信息技术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环境中,网上交易模式已逐渐得到了普及,这种交易模式并不以实际的货币为基础,而是建立在虚拟的数字化货币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就目前而言,越来越多的网络交易使用了虚拟货币的形式,而这种方式也逐渐被市场所承认,其独特的便利性和时效性是实际货币无法比拟的,因此目前已经在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二、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会计工作的方式、程序和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所对应的内部控制的方式、程序和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其次,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范围的影响。随着会计工作方式、程序和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其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被同时扩大和缩小了。由于信息化技术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环境,通过该环境可以实现人机互动以及多台计算机的互联,因此对有价值的数据及信息实施保护成为了内部控制的新目标。此外,由于数据和信息的处理及传输过程处于黑箱状态,这也加大了内部控制的技术范围。而随着手工记账方式的不断消失,内部控制原来基于此模式下的控制范围也会随之缩小。

最后,信息技术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使其更为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可以实现对部分财务风险的预测与诊断,而控制的重点也相应的由单纯的以对人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实施共同的控制。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人员中的逐渐普及,一些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舞弊的行为正在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外部人员亦可以通过网络环境获知其内部的一些重要数据或信息,从而大大的削弱了数据和信息的隐蔽性。

三、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传统的信息披露模式下,信息使用者需要以会计规范的要求为基础编制统一的会计报表,而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环境中,信息使用者可以得到更为详细、相关性更强的信息,许多投资者关心但却不予披露的信息可在此模式下较为便利的得到,而且信息的时效性大为增强。由此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会变得更为完整和详细,其相关性也更强。

其次,信息技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就信息而言,衡量其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准确性和及时性,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与传统的信息披露模式相比,基于Internet的网络化环境大大增强了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而计算机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充分的保证了其所需的准确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使其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不再受到空间、时间及其他因素的限制。

最后,信息技术使会计信息更便于被理解。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会计信息被加工成了一种具有综合表达形式的信息,其有用性和可理解性被大大的增强了。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任何信息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加工成声音、图表、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方式,会计信息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信息被理解、吸收和利用的程度将会被大大的提高。

四、信息技术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在进一步实现了与现行经济发展态势相匹配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而在该准则中,公允价值记量模式的大量引入被称为一大亮点,该计量模式可以使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更强;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公允价值计量所需依据的信息的取得更为便利和及时,其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更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采用,从而为新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 玫: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假设的影响分析[J]. 交通财会,2009(12)

[2]孙世玲: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3]梁俊国: 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 .[J]. 现代商业,2009(21)

[4]申香华: 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 [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8(01)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分析探讨 下一篇:浅析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