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治策略

时间:2022-07-19 03:58:25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治策略

【摘要】目的 了解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诊治策略,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对多囊卵巢综合症进行诊治的经验。方法 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纯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指标,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指标,以及卵巢情况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中的LH,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卵巢大小及卵泡数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的血清性激素中的LH,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卵巢大小及卵泡数相比也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 虽然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根据血内分泌情况,超声,腹腔镜结合临床症状是临床诊断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必要手段。经过临床实验证明,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症进行治疗,疗效比较比较确切的,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症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胰岛素 诊治

中图分类号:R711.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36-03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导致育龄妇女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原因之一[1] 。一般临床的发病率在4%―7%之间,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无排卵,毛系发达,肥胖,双侧卵巢增大并呈现囊性改变,不孕,有时伴有痤疮。到目前为止,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治经验。本文对6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探讨了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其的疗效及临床诊断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人收集了我院自2005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60例。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生殖医学学会2003年关于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2]。标准为:①患者稀发排卵,排卵减少或是不排卵;②临床经过生化检测发现,患者有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症状表现;③经过超声阴道检查发现,可以看见患者单侧或双侧卵巢内有12个或者是12个以上的直径在2―9毫米的卵泡;而且卵巢体积大于10毫升。上述标准只要满足两项即可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3]。临床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雄性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其他与高雄激素血症的疾病,库欣综合征,与排卵障碍相关的疾病,卵巢早衰,高泌乳素血症,卵巢垂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及下丘脑性闭经等疾病。临床体重指数为(27.26±3.23)kg/m2,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均正常。结合患者自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检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月经紊乱,排卵异常,多毛,肥胖及痤疮[4]等;内分泌检查:高雄激素,使用生化检测方法,检测患者有无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表现。使用超声或腹腔镜对患者阴道情况进行检查,探查有无多囊卵巢改变,卵泡数目及卵巢体积。同时排除高乳素血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甲状腺异常等。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二甲双胍口服,剂量为每次500毫克,每天两次[5]。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进行联合治疗。每天口服一次,每次15毫克[6],治疗周期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其肝肾功能,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然后对患者的血清性激素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FSH,LH,PRL,T。同时对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而且计算患者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通过超声对患者阴道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患者卵泡的数目,估算患者卵巢体积。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统计学处理软件,使用t 检验,数据记录方式为(x±s,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统计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性激素中的LH,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卵巢大小及卵泡数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的血清性激素中的LH,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卵巢大小及卵泡数相比也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具体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是由于人体的生殖功能障碍和糖代谢异常所引起的因内分泌紊乱而导致的卵巢综合症状。在临床上,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会表现为持续性的无排卵或排卵减少,雄激素过多和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等重要特征。其是导致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最为常见的原因。在临床症状上,患者多具有月经紊乱,闭经,无排卵或排卵减少、多毛、肥胖等表现,而不孕者经常合并表现有双侧卵巢增大,并且呈现囊性改变。此即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临床上也是根据患者上述的临床典型症状进行诊断的,其可以具备全部症状,也可以只有大部分的症状。但是,在临床上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因患者自身的排卵障碍而致不孕。

卵巢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分泌类固醇激素,并产生卵子[7]。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存在着糖代谢异常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等重要表现。这二者决定了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因此对于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也有赖于这个机制。本文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非常显著。而单纯使用二甲双胍的效果则不如联合的显著。这因为二甲双胍虽然能增强患者自身的全身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对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对高胰岛素血症也减轻作用,但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胃灼热等不良并发症,而且其单独使用效果也不甚明显。而吡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的药物,是一种比较高效的胰岛素增敏剂,其作用的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密切相关,并且有很高的选择性。同时其对选择性的过氧化物酶体增值激活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其可以减少患者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对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同时肝糖的输出也大为减少,而且其效果大为增加,所以疗效比较显著。吡格列酮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其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和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从而恢复患者卵巢的排卵功能,减少患者卵巢内卵泡的发育,降低了不孕发生的风险,同时增强了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这充分说明了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很强的改善作用,大幅提高了患者胰岛素对细胞的反应性,从而改善了体内葡萄糖平衡。这就是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疗效更为显著的原因所在。

虽然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血内分泌情况,超声,腹腔镜早已是临床诊断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有效手段。随着2003年,美国生殖医学学会有关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的统一,在临床上,结合临床症状和血内分泌情况,超声,腹腔镜已经成为现今临床诊断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必要手段。经过上面的临床实验研究证明,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症进行治疗,疗效是比较确切的,对改善患者各项异常水平有积极效果的,对治疗因病症导致的不孕是非常有效。因此,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静,任晔亚,张怿溟,匡琳,达因-35及二甲双胍预处理后联合来曲唑治疗氯米芬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分析,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286―289.

[2]朱志俏,陈术,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55例临床分析,实用全科医学,2005,3(4):333.

[3]朱依敏,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的诊治困惑和应对策略,万方数据,,144―148.

[4]许雪叶,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医学信息,2010,23(6),65―66。

[5]王秀萍,谢玲,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3),182―183.

[6]高军,复方环丙孕酮与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5),1864―1867.

[7]李丽,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50例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2010,7(38),94―95.

上一篇:闭合性肝损伤205例分析 下一篇:腓骨联合髂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