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7-19 03:44:48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策略

【摘要】笔者根据自身8年高中教学与4年中职教学实践经验,并结合自身的体会,提出当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一些浅易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43-02

在现行教学情形,中职学生大多数是无法升入高中的初中生,无奈之下选择了中职学校,这些学生思想偏激,行为不佳,学习能力欠缺,但思维方式独特,目标明确。在这种想法的主导下,他们对数学兴趣不够,甚至采取放任不学数学。由于在初中学习环境中的长期失败,使现有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缺乏信心,怀疑自己学习数学的潜能与智商,特别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公式产生畏难的心理。若教师不能深入了解学生思维动态,片面而不够具体掌握中职学生心理状态,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容易产生脱节,达不到应有教学效果。

那么,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就在中职学校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和做法做一些简要的体会:

一、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素质直接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最主要因素。在单调枯燥的数学公式的讲解中,若老师没有复合型的知识,在讲解知识结构单一、语言乏味、知识面狭窄、知识之间不易迁移,不懂与现实生活的问题相渗透,课堂上学生听起来会很无味,随之会出现一些畏惧心理,从而产生数学无用论的错觉。要避免这种现象,教师要开展一些趣味性、实验性的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性,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新鲜感,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观察、操作对数学知识获得感性上的认识,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角,学生掌握知识好与坏,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手段。要把教师主讲的角色转变为学生主讲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挖掘,让学生体会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原理,从而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得到趣味,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让那些自卑的学生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由同伴制造、创设一个愉快、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乐在其中,共同努力营造合作探究的情境,为中职团队合作意识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相互学习的目标,共同分享学习数学的经验与乐趣,这样不仅有利于中职生学好数学、热爱数学,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师生共同寻找兴趣

教育专家认为,挖掘师生兴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双方学习与交流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教学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会使学生爱学数学。这就需要双方的兴趣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手段以及有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学习数学,其秘诀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源泉,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所以师生双方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双方在教学过程的兴趣,教师要创造各种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平台的激情表现来提高教师创设情景的兴趣。在双方共同的兴趣,学生感受学习数学趣味,才能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活跃课堂氛围。

接下来,我肤浅谈一下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实施情感教育教学:教师要有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学生信赖了你,就会“亲其师而后信其道,信其道而后从其教”。

2.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要意识到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的一个工具。另外,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应用性学科,已经渗透到其他学科的各个领域,需要强化对学生的数学认知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3.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分层提高,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由于职高学生入学时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加之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我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进行分层教学,以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4.选取相关的应用性内容:数学教学必须实现以实用为目的,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根据所任教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互结合与渗透,满足学生学习专业课的需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学会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全面考虑学生与教师双向的因素,教无定法,学至有法。从实践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应围绕学生解决问题来展开,让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乐趣,并从兴趣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经常向优秀者汲取经验,对课堂教学精益求精,就一定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程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编辑部

[3]《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上一篇:临床护理教学现状及改善对策 下一篇:地理高考综合题中“图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