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乐写兴致的培养

时间:2022-07-19 03:14:34

浅析中学生乐写兴致的培养

摘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学生多深入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感悟人生,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致,养成乐写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乐写兴致;作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261-01

学生乐写兴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潜在动力,它是可以开发的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十分重视这个学习的内在因素。调动、诱导学生作文的兴趣,是要达到学生“爱写”、“善写”的目标。教学过程中只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学生多深入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感悟人生,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致,使其养成乐写习惯,学生生动活泼的写作局面就一定能够形成。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致谈谈看法。

一、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80%——90%。学生作文后,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积极的评价,以得到情感的满足。教师在批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作文时应带着一颗宽容的心,练就一双善于捕捉学生优点的慧眼,及时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一个学生对写作很感兴趣,文笔很生动,有的教师就在一次作文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好好努力,发挥优势,汲取养分,老师祝愿你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一个学生在一篇写人的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很到位,有的教师就写道:“你很成功,人物的音容笑貌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的高尚品质也让我们深深感动。”又如一位学生作文的结尾写得很好,就可以这样写评语:“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将文章提到了一个高度,升华了文章主题。” 总之, 多给学生鼓励,就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学生就会乐于写作,这样积极主动地写作活动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看多读,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材和课外资料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因为中学生极少有过目不忘的天才。阅读中遇到的一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将这些优美精华的词汇和语句摘录下来,并随时查阅、记忆、运用,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摘录,要做到持之以恒。对于这种方式,教师也应该形成一定的组织,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同时,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三、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源泉,而作文就是要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场景写出来,把平时的见闻和感受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我们现在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年少,思想情感丰富活跃,他们开始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开始对人生朦胧的思考,他们的内心一片迷茫,却又充满冲劲。他们其实渴望表达,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生活对人生的种种看法。此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如郊游、参加社会实践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从而对语文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五、广泛阅读,写读书心得

习作离不开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积累又离不开丰富的阅读活动。学期初,每周定时带学生去阅览室阅读,并要求学生摘抄优美语句,另外,有的教师还和学生一起阅读书后面的名著,还和大家一起写成读书心得;此外,有的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学校随时随地都有书看。这样,在读书的氛围下,孩子们心动了,他们被感染了,他们也陶醉了。还有的老师让每组学生共用一个本子,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写下来,学生们还为自己的阅读本取了好听的名字:“聚宝本”、“积金本”、“采蜜本”。他们既像一只只辛劳酿蜜的小蜜蜂,又像一个个积极执著的淘金者。这样做既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又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还加强了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真是一举三得呀!

六、书写真情实感

让学生写真情实感是培养学生乐于写作重要方法,更多的让孩子们感受生活,少让他们看那些所谓的标准、满分作文;鼓励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写起,不要求华丽的文字;让他们一个一个地上台朗诵自己的文章,要感动台下的同学才算合格;教导他们要继承传统美德,如感恩,孝顺父母,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父母的艰难,让他们用一颗敏感的心来观察这个社会。

在学习七年级教材第五单元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每天用十五分钟来观察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等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亲人,整理一下他们那些事是在为你而做,哪些事让你最感动,哪些事让你敬佩……并让学生收集有关亲情的文章,在上课时,让学生念自己收集到的文章,让他们再一次感受什么是亲情,让学生明白感人的东西并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小事也能体现亲情。学生感到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思想充实,写作兴致高涨。

上一篇: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管理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地下室高强砼体裂缝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