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自由思想的大宗师

时间:2022-07-19 03:02:08

胡适 自由思想的大宗师

一身旧长袍,倡言新思想。世人皆知他宣扬新文化,却不知他甚爱旧传统。他是二十世纪一代学术大师,人们羡慕他的留学背景,他却将其视为舟楫,深感以留学为荣实是国耻。世人尽知对他标榜有加,却不知他揶揄得蒋难接下话。他智慧超群却宽怀大度,生性淡泊而处身华贵,从“天子”到“乞丐”,人人都爱称他为“我的朋友胡适之”。

上世纪知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武侠是成人的童话。刀光剑影,风流侠士梦,潇洒人生,后人总为之心怡。文坛武林,向来难分轩轾。上世纪风起云涌,政权轮换,英豪并起,异彩纷呈。思想界光辉闪耀,其间锐利新奇,风雷激荡,尤为耐看。其中有一位横空出世的天才,飘飘洒洒来到人世间,凭借半部书一篇文章颠覆思想界、震撼文坛。他一生交谊遍天下,平生著作等身,但就是这半部书一篇文章,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胡适。

这样评价他:“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然而千百年来,文化之精神,经史之要论,口耳相传,耳熟能详;纵然胡适天降奇才。凭什么翻空出奇,在前人说破道尽的地方,能够石破天惊,创立新见?胡适曾写一联: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或许其中留下蛛丝马迹,让后世小子,可以跟从胡适先生,追寻问题答案。

一篇文章 众贤叹服

中华文化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传承不息,自新不已;然而有时代运势之差别,有地域民风之殊异,其间难免有不明所以之处,世代因循,故旧相袭。何况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博大精深,各位宗匠大师为对治时弊,矫正陋习,必然倡明相应之道术与学问,后世不明其间深度关怀,人云亦云,自然失真。是以时代呼唤,民众期盼,有英雄豪杰出世,创建太平盛世,有大师宗匠降生,拨开云雾,青天朗日,倡明道术,照耀千古。

学贯中西的胡适之,从美国返回中华大地的时刻,正是张勋复辟之时。国运衰微,强敌环伺,贵胄悠游,军阀纷争,民间晦暗沉沉,供奉二千年的孔圣人,神州传承的经典,今日又有谁人能识其间真意,文化精神又何人可以承担!胡适先生,远远地望向那二千年前的孔子,以超越历史风云的孤笔,以心同理同的忧患,书写出振烁古今的《说儒》。《说儒》一出,各方争论不休,名家教授也好,青年学子也好,一时间尽在胡适先生超迈思想的影子之下。

青年学子因《说儒》见识到孔子的伟大,见识到儒生刚毅不拔的意志;名家教授或是钦佩胡适先生的创见,发前人所未发之言,或是质疑胡适先生学问根底,或是挑剔胡适先生论证纰漏;然而议论纷纭落尽,雾霭散开,胡适先生的大名而今依然,胡适先生的思想于今不灭,胡适先生在乱世呼唤盛世,在夹缝呼唤自由,引导青年以坚毅,弘扬文化以至诚,此情此理。必将历经万古而长青,笑傲风霜而独立。

半部书 撬开中国哲学

胡适先生曾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他一生襟怀坦荡,从容面对谤议;他有志文化学术,始终奖掖后进;然而论及学问,不仅有疑,还有大疑。凭借一个疑问,可以撬开智慧探索的大门,凭借一个疑问,可以洞悉中华文化的奠基,凭借一个疑问,成就半部书,使得中国哲学史变色,国内国外此中人都受影响,开风气之先,此后诸多著作,皆以此为蓝本。回答这个疑问的,就是鼎鼎大名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

胡适先生大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之骨干,可称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中国历史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皆称“王”。隶属一王之下,有百官各司其职,执掌军国大事、经济民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大同社会,有明君贤臣开创,而这套学问,正由政府百官掌握,称为“王官学”。至孔子时,政事衰微,诸侯擅权,王官学已然毁坏。孔子以大仁大勇的胸怀行事,重新建立学术,复兴文化,将之传人民间;随后诸子百家竞起,使先秦诸子的学说终成中华学术至为璀璨的奠基。

班固修《汉书》。继承太史公司马迁、刘向刘歆父子。在《艺文志》中序论时代学术流派,探讨历史渊源,有诸子出于王宫的推论。其后因循相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失却班固追寻古史,探究哲人治世的苦心。胡适先生借旧题目讲新知识,梁启超先生曾经评价此书,“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发见石破天惊的伟论”,又说书中处处表现出著作人的个性,可见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真知灼见。不废江河万古流。

关于胡适先生的这部书,蔡元培先生曾反复强调此书所用的方法,极为重要。本来诸子起源,是为历史问题。胡适先生借此公案,征引史实,考证学术,揭示诸子之个性思想,阐明诸子建立太平世界的雄心壮志。在靡靡之世激发士气,于庸庸学界倡言大义,已是届功至伟。然而胡适先生不止于此,更将求学论事之方法告白于天下。胡适晚年,以二十年之功,成数百万言,做《水经注》研究,澄清“公案”,考证“定谳”,表明学术向善求真之重旨。

要把金针度世人

“根柢无易其固,裁断必出于己”,除却这种严谨学风,胡适先生言传身教,对年青一辈学人,影响深远。大学讲堂,胡适先生最受学生欢迎;身逢乱世,在只有一人听讲时,胡适先生依然照讲不误,事后还大为称赞这位后来成才的学生周祖谟。胡适先生另一位学生红学家周汝昌,在时期,周曾经说过批评胡适的话,然而胡适先生却说,周在那种环境,所讲难免差强人意,周的新著中却有很多对他感激的话,别人看不出,自己却暗暗收下这份情意。

周汝昌先生回忆,当年做《红楼梦》研究时,向胡适先生借阅其所藏的珍本,胡适先生二话不说随即借阅。对比当世学者,此种襟怀尤为罕见,周汝昌先生以胡适先生之襟怀为当世第一。后来毛子水先生在为其所撰的墓志铭中,更说胡适是“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相信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胡适先生在哲学思想的诸多建树外,还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宣扬白话文的急先锋。对古文、禅宗、甚至话剧,都留下了见解深刻的文字,启迪当时学者与后世学人。然而纵使天降奇才,凭借一人之力,如何能够在诸多领域创造非凡成就?荀子论学,称道君子善假于物。胡适先生襟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细读胡适先生著作,可以看出他与时贤对于重要问题,多次在思想上往还的交锋。

胡适先生所谓大胆地假设,正是为自由自主之独立风骨,所谓小心地求证,是为求真求是之学术精神,而其做人做事地严肃认真,正是人品与学品的相融,一个学者只有如此,才能成就一番不负生命之学术。胸怀广大,志向高远,是为人为学重要基石。摒弃门户之见,去除一己之私。方能成就学问之正大光明。胡适先生之学问与宽容广阔之胸怀,相得益彰,后世学者有追慕先生者,当于此反复玩味。

晚清民国,硕学鸿儒尚在,方家大雅云集,时代风气使然,已然少讲经学史学,注重子学成一家之言。胡适先生身处新旧文化之间,矫世风之偏颇,开来学之途径;既注重对经史要著的学习阅读,对重要问题以现代方法进行论证剖析;又宣扬自由思想的新方法,不辞辛劳奔走前后只为传授新知。胡适门下,众星雅集,即使未能长期奉教,仅仅数面之缘,胡适先生也常常因材量用,大力提携。二十世纪中华学术,胡适先生影响之巨,至今论断,依然为时尚早。

唐德刚先生,是胡适先生晚年的得意弟子,他曾有这样一段话,或许是对胡适先生风神的深刻评价:“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上一篇:李退溪 “韩国朱子”的历史世界 下一篇:背影之后的背影 朱自清幼子朱思俞回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