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介效应的物流标准与物流产业竞争力:机理与实证

时间:2022-07-19 02:44:22

基于中介效应的物流标准与物流产业竞争力:机理与实证

摘 要:围绕物流标准与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已有研究大多只做二者互动联系展开,并未更多关注作为二者间的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笔者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视角切入,梳理了从物流标准到技术创新、企业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和政府规制再到物流产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链条机理,并构建其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企业盈利能力所起到的中介效应较为明显,而政府规制的中介效应相对不明显,说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物流标准化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物流标准;中介效应;物流产业;竞争力

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2012M511858)、浙江省软科学(2011C35010)和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1JCYJ05YB)。

作者简介:张宝友(1977-) ,男,浙江省兰溪人,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5-0068-05 收稿日期:2011-09-10

一、问题的提出

近来,经济学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怎样科学地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竞争力。同时,如何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以促进外贸的快速、健康发展也是我国全球贸易竞争中的战略重点。近年来,探讨一国或区域的物流产业竞争力问题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汪波 等,2005;王圣云 等,2007;唐建民,2010)。

从微观看,作为一种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标准不仅可以阻止让人不满意的后果发生(Swann,2000),也可以促进技术扩散与转移,缩短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和应用之间的时间差,进而提高厂商技术创新的经济利益。在中观上,标准从源头上控制了产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技术升级的主动权,进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杜振华,2006)。它甚至影响到产业的发展甚至于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李太平 等,2006)。总而言之,物流标准对提升物流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发展国际物流的需要,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实施了ISO9000标准(王增梁,2008)。我国物流产业要实现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发展目标,标准是基础(李传荣,2006)。兰洪杰等(2004)则指出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滞后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 。因此,在我国正处在以由市场换取资本和技术向以市场换取技术和标准转变的重要时期,只要我们掌握了物流标准的主动权,就能提升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雷勋平,2007)。

虽然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已有文献作了一些探讨,但仍有以下不足:(1)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影响的探讨范围过于狭窄,仅见不同学者从各自不同视角展开分析:或从技术创新(李大平,2006),或从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兰洪杰 等,2004),或从托盘标准(李传荣,2006),或从ISO9000质量标准(王增梁,2008)。关于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的系统分析成果未见,但它是制订提升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标准化对策的理论依据。(2)已有研究大多仅对物流标准与物流产业竞争力二者的互动联系进行探讨,并未深入挖掘物流标准是如何影响物流产业竞争力,而这将决定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着力点。因此,本文尝试在系统研究物流标准对物流产业竞争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中介效应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物流产业2000年~2009年有关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实证,为提升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标准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基于中介效应的物流标准与物流产业竞争力关系机理分析

(一)物流技术标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标准特别是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潘海波 等,2000)。Gregory(2000)对标准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标准化通过加快技术扩散的速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而Blind(2002)基于供给视角研究标准的效应, 指出正式产业标准能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传播。因此,一旦我国物流企业拥有了严格的、有前瞻性的技术标准和服务可靠性规范时,就能够培养精致型需求,促使物流企业服务向质量和技术更佳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企业乃至产业的技术创新(兰洪杰 等,2004)。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专利、新产品、创新投入资金和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进行数量分析,但专利数据在技术创新分析中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Gregory、2000)。由于专利数据较易获取,另外专利和技术创新关系密切、专利标准客观且变化缓慢,因此专利作为测量技术创新产出的指标具有较高可靠性(Blind、2002)。目前专利数据主要有衡量技术创新成果的“专利授权量”和衡量技术创新活动强度的“专利申请量”两类,由于专利授权量会受到专利机构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使专利授权量易出现较大波动,另外, 我国不存在包含所有技术创新有关的全面的数据库,所以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强度的“专利申请量”可能仍是技术创新活动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之一(张勇,2008)。因此,本文选取我国物流产业“专利申请量”作为其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

(二)物流标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进而改善产业竞争力

标准化活动则可以使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进而使得上述活动形成有机整体,构建企业最佳的经营秩序,使企业的经营成本下降,运营效率提升。如Delmas (2002)通过对美国、Aarts 等(2001)对新西兰和Falk (2002)对欧洲企业的调研,都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因实施了相关标准而提升了产品质量,进而提升了生产效率以及顾客满意度。此外,标准化“生产”方式还能够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管理角度看,企业按照物流标准实施内部控制,也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而无论是规模经济性、“生产”效率,还是管理效率,对于微观层面的物流企业而言,主要体现于其盈利性上,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便是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因此,本文选取物流产业的“资产利润率”作为物流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

上一篇:浅谈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志丹路径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