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东方导演挑战3D电影“三不曲”

时间:2022-07-19 01:59:24

《少年派》东方导演挑战3D电影“三不曲”

李安违背了拍3D电影“不要碰动物、不要碰水”的金科玉律。但他却做得异常成功。这位东方导演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也得以借助这些科技的手段深入人心。

历经4年的打磨,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终于跟观众见面了。这部费尽了李安心血的电影,也以几乎史无前例的“零差评”口碑,登上了近期电影的“红人榜”。

尤其难得的是,李安还违背了拍3D电影“不要碰动物、不要碰水”的金科玉律。但他却做得异常成功。片中的老虎抖掉身上水珠时,不禁要问这怎么可能是动画制作。

制作3D老虎费时1年

片中的老虎主角名叫理查德·帕克,为了拍摄它,摄制组找来了四头真老虎,轮番上阵进行拍摄。但实际上,影片中仅仅是一些或坐或卧的简单镜头才由它们出面。

真虎在这部影片中的最大贡献,是为数字版老虎提供模型。四只老虎中有一只名叫“国王”的老虎最终成为了理查德·帕克的主要实体模特。

“不要碰动物”的金科玉律不是没有道理的。为了将理查德·帕克做得栩栩如生,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花费了巨大的心血。

首先剧组拍摄了数百个小时有关孟加拉虎的影像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真虎被用作“模特”进行了实景拍摄,制作者对它的动作、表情进行采样,然后对老虎的骨骼、肌肉进行建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添加皮肤纹理、毛发特效,最终渲染成形。构建这只数码老虎是一项极度精密的工作,光是老虎的毛发,就有超过15名动画师负责,老虎的制作就花掉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视觉效果主管比尔·威斯坦霍芬说,老虎这种动物有着大块坚实的肌肉,外面覆盖着宽松下垂的皮肤。它移动、摇摆和弹跳的样子都要重点观察。而一些细微的调整也使这个数码老虎更加逼真,比如老虎站起身和吞咽时爪子的抽搐。

3D拍水,人眼会“挑刺”

但是比起费时费力的老虎来,水的制作才是这部影片真正需要攻关的难题。影片的后半部分场景极其简单,一片海、一艘小舟、一只虎、一个男孩。拍摄动物至少还有《猩球崛起》这样的影片可以借鉴。而拍摄如此大面积的水,尤其是在3D影片中,是史无前例的。

为了获得真实的感受,李安和工作人员一起乘坐海岸救护队的快艇深入风暴,9尺高的海浪把坚实的快艇卷得四处飘摇。虽然影片中的大海将全程在台湾搭建的巨型水缸内拍摄,但是李安还是想让剧组亲身体验大海的威力。

连李安自己都说,“其实不管你怎么想象,多么小心地企划,多大胆或者多精密地计算,这事实还是比想象的难好几倍。所有的人都是新手。大家告诉你的东西可能都是错的,所以要一直自己摸索。”

“现在我都不敢去想,这么大面积的水怎么拍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立体影视教研室主任崔蕴鹏告诉记者,在3D影片中,很少出现大面积反射性很强的物体,比如玻璃和水面等。

他解释到,在3D影片中,在拍摄大面积反射性很强的物体时,反射空间的深度在人的视觉中会被加倍。

用最简单的镜子举例,平时看是一种很平静的反射面,但如果3D效果没拍好,观众看的时候,就像在看一个通向另一个空间的洞,镜子外面是一个世界,镜子里面又是一个世界,而水更难拍摄,因为水还有波纹、光的扭曲等更加复杂的效果,如果拍不好,不但会产生两个空间的感觉,还会让空间看上去很混乱,感觉水不像水,而是像地平线上的热浪一样,很虚幻,没有水本身的质感了。

“这不是摄影机的问题,而是人眼的问题。”崔蕴鹏说,人眼看到的是物理正确的画面,由3D摄影机拍摄出来人眼就会“挑刺”,就会觉得不自然,这是因为大脑已经把人眼看到的物理正确的画面“预处理”成人们习惯观看的模式了。

而拍摄的难度就在于此。拍摄时,就要由物理正确的画面,转化成人眼看上去正确的画面。这个转化过程是很麻烦的,比如要调整拍摄时两台机器的距离和角度,营造人眼适应的立体感。

但是这方面的经验几乎没有,更没有成型的标准可参考。所以拍摄水时,只能在现场一边积累经验,一边随时调整。所以几乎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景别都要进行计算。要能体现出立体感,又要让人眼觉得这个立体感足够真实。

3D电影并不成熟

这实际上是立体拍摄诸多问题中的一个。现在很多导演并不热衷于拍摄3D,就是因为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大的景别变化,在一个镜头内,如何由特写变成全景。这在普通影片中很常见,但是3D中就很少这么做,因为拍摄时等于是镜头要硬拽着人眼去做变焦,现在也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现在3D电影的水平就相当于四五十年代的彩,其实并不成熟。”崔蕴鹏说,当时《乱世佳人》,《雨中曲》刚出来时,色彩很奇怪,颜色看着很“板”,就是因为当时彩色技术还不够成熟,画面上到底要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感大家都不知道。后来用了大概30年时间才终于弄明白。

现在立体电影也是这样,拍的和看的人都在摸索。也许再过几十年,技术手段成熟了,也培养出一代观众了,3D影片才能成为成熟的艺术表达手段。

相信哪个故事取决于自己

正是这些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李安给观众呈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而李安这位东方导演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也得以借助这些科技的手段深入人心。

这部影片放映后,人们陷入了一场大讨论。到底应该相信少年讲述的和老虎一起漂流了200多天的奇幻故事,还是应该相信那个为了求生而互相残杀的悲惨故事。这部影片没有正确答案,1000个人对影片会有1000种不同的解读,这需要不同的生活经验去体味。就像李安借影片中长大的主人公所说的那样,“我只是讲述故事,相信哪一个是你的选择。”

一位影评人在微博中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很有意思,“技术师看到技术,造梦师看到梦境,作家看到构思,你选择看什么?”

上一篇:我的讲台上有“监控” 下一篇:美的:用人才成就事业